“老房煥發新生,我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了。”在岳陽街道鳳凰小區住了23年的居民朱炳華如今攬下了接送外孫女上幼兒園的“任務”,每天出小區東門后,沿谷陽北路步行200余米到區機關幼兒園,看著沿途高大的梧桐和面貌一新的小區,他忍不住感慨,舊改“改”出了幸福新生活。
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鳳凰小區,東起谷陽北路、西至樂都支路、南臨中山二路、北靠樂都路,占地面積0.12平方公里。“小區位于岳陽街道中心地段,在當時也可以說是松江的中心地段了,買菜購物等非常便利。”1999年,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期許,朱炳華購房入住了鳳凰小區。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鳳凰小區不僅變得老舊,歷史遺留的房產開發弊端也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小區房屋建造時間跨度長達25年,由13個開發商分期建成,小圍墻多、坡度落差大,有的地方雖然間隔幾米,開車卻要繞一大圈。”朱炳華說,此外,小區房屋的自然風化、管道老化、車位緊缺等問題也降低了居住品質。
2016年,鳳凰小區被納入松江區舊住房修繕改造項目,小區的蝶變大幕由此拉開。“你看,這里是小區現在唯一遺留的臺階式通道,落差超過1米,車輛根本通不過,以前類似落差大的通道有十多處,甚至還有通道被圍墻阻擋的。”朱炳華指著位于小區谷陽北路227號和樂都路233弄的一處通道說,通過拆除小圍墻、鑿平道路、拓寬大門,如今小區內更暢通了。
歷經10個月的舊改工程,鳳凰小區64幢房屋132個樓道完成外立面改造、屋頂翻新、樓道門禁安裝、小區圍墻門頭改造、樓道排管改造、小區道路綠化、雨污水改造等改造與修繕。一系列數字也印證了鳳凰小區的蝶變,按照“拆、建、管”總體思路,小區拆除公共部位違建23處2672.5平方米,封閉破墻開門51扇、破墻開窗15扇,拆除樓道鐵門57扇、樓道灶臺117處,小區從原來僅150個車位到目前可停放900余輛車。
面貌一新的小區,加上其擁有的教育、醫療、購物等便捷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不僅增強了老居民們的歸屬感,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目光。去年5月,朱炳華的女兒朱曉莉從徐匯搬回松江居住,父女倆多了一個樓道鄰居的身份。“女兒考慮小區附近就有軌交9號線,和之前居住地相比,通勤時間差不多,再加上考慮到家人見面時間,就選擇回來了。”朱炳華還觀察到,這兩年,小區裝修戶數年均有四五十戶,每年還有不少新婚的人家。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