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黨員我報名!”“我已超齡,但如需要,隨叫隨到。”“有需求必響應,我報名!”“和閨蜜們共4人都已報名,等通知!”……3月5日,恰逢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區文明辦和區志愿者協會發出的一則招募令得到了松江市民的積極響應。不到48小時,1785人志愿報名加入松江綜合應急志愿服務隊。
重大任務保障、疫情防控、愛心助困……茸城大地時時處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廣大市民以實際行動為建設幸福美好新松江提供志愿服務力量,繪就松江這座文明之城的溫暖底色。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區累計在上海志愿者網上發布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超1300個,招募近7.1萬名志愿者守道口、進社區、赴機場,服務時長超796萬小時;累計招募志愿者12970人次參與到各類疫苗接種志愿服務活動中,累計服務時長超13.5萬小時。松江區在上海志愿者網實名認證注冊的志愿者達48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7.9%,人均服務時長103.1小時。
舍小家顧大家
“今天幾號了?”九里亭街道志愿者吳佳奕2月28日剛領結婚證,第二天就進入金地廣場參與防控工作,接到記者電話時,前一晚只睡了三個多小時的他已記不清日子了。
吳佳奕是朗庭社區的一名社工,3月1日傍晚,他和新婚妻子黃逸雯一邊用餐一邊商量婚禮,準備在3月18日拍婚紗照。然而,飯吃到一半,吳佳奕接到了通知他前往金地廣場參加防控工作的電話。于是,吳佳奕立刻將黃逸雯送到地鐵站,讓她自己回家,給父母打電話報備后,便直奔金地廣場。當晚,吳佳奕進入永輝超市。“當時,知道可能進去后有風險,所以有點慌,但一忙起來就忘了。”清點人數、安排轉運、處理突發狀況……吳佳奕一口氣忙到了第二天下午,累得在電影院的沙發上倒頭就睡,一覺醒來又接著投入工作。
吳佳奕和黃逸雯自從戀愛后,每天都會通電話。但這次兩人分別后,黃逸雯給他打電話時,經常是占線或無人接聽。黃逸雯只能在微信上給他留言,吳佳奕也只能趁休息間隙回復幾句。聽說吳佳奕只能在沙發上睡覺,黃逸雯雖然心疼,但依然鼓勵他堅持下去,因為她明白,“只有大家早日安全了,小家才能團圓”。
“95后”的王凱是石湖蕩鎮洙橋村的一名基層信息員,連日來一直在一線忙碌。早在一個月前,王凱就開始計劃向女朋友雨婷求婚。3月4日是兩人在一起的第700天,當天結束通宵的志愿工作后,顧不上睡覺,他就開始布置求婚場地,沒想到下午4時就接到了當晚8時去隔離酒店支援防疫工作的緊急通知。由于時間緊迫,王凱決定就這么求婚了。雖然求婚場地還只是“半成品”,但雨婷和爸媽回家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既高興又意外。王凱求婚成功了!
據了解,兩人是做志愿者時認識的,雨婷是一名醫務人員,給了王凱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王凱告訴記者:“原本打算求婚成功后隔天就去領證的,看來要另選一個日子了,就當好事多磨吧。”
匯聚青春力量
“我住在九亭鎮淞滬苑小區,是一名在讀醫學生,隨時待命。”最近的疫情牽動著牛燕薇的心,她在網上找到九亭鎮有關組織的聯系電話后,主動請纓加入志愿服務。工作人員被她的誠意所感動,安排她在自己所住小區幫忙。
牛燕薇就讀于天津的一所醫學院,因為天津疫情原因,她還沒回到校園上課。她說,自己的很多同學都參與到天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如今松江有了疫情,自己也想發揮專業所長,貢獻一份力量。
讓青春在奉獻中閃光,以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松江志愿者服務團隊中涌現出一股股青春力量。
維持核酸檢測采樣隊伍的秩序、指導居民在手機上生成核酸檢測二維碼、幫助醫護人員貼標簽、挨家挨戶上門確認信息……26歲的楊俊是九亭鎮莊家小區的居民,也是一名飛行員,所在社區實施管控后,他立馬決定加入志愿隊伍。在志愿服務中,楊俊常常是連續站立五六個小時,不知不覺就忙到了深夜。
雖然忙碌,但居民的關懷讓他感到了溫暖。“一些居民為我們送上手電筒等物資,冷冷的夜里我們心里卻很溫暖!”他說,“大家都很累,但是都咬牙堅持著,我被大家的責任感深深感動。”
一個人到一家人
“全家出動支援社區。”3月3日早上,九里亭街道杜巷居委會工作人員吳君的一條朋友圈收獲了很多點贊。他居住的九里亭小區實施管控后,考慮到無法回杜巷居委會上班,便第一時間到九里亭居委會報到,成為自己所在小區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小區第二次全員核酸檢測時,吳君的父親和叔叔聽聞志愿服務工作很忙,便主動申請加入志愿隊伍,為社區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九里亭小區有近5000名居民,保障管控期間居民的正常生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一些居民提出高血壓等日常用藥不足,居委會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立即幫忙代購。吳君擔任起居民藥品采購登記聯絡員,每天下午將統計好的居民用藥需求和相關資料放置在小區門口的置物架上。隨后,居住在附近非管控社區的志愿者顧級生及時取走單子,去社區醫院配藥。顧級生還主動墊付藥錢,幫幾十名居民解決了用藥難。
“書記,需要幫手隨時聯系我。”“書記,我在小區,有啥需要我做的盡管說。”這幾天,九里亭居民區黨支部書記趙偉華每天都會接到這樣的電話和信息。“居民參與志愿服務熱情很高,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大家擰成了一股繩。”趙偉華告訴記者,令他感動的是,九里亭小區一天內就建起了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其中既有居住在小區的社工、機關工作人員、黨員,也有普通居民,大家明確分工,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九里亭街道亭匯小區,160多名居民自發組成了志愿者隊伍。他們主動幫助無法出樓道的鄰里送快遞,開著自家車輛幫助居委會在小區里給居民派送物資,督促鄰里及時下樓做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