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可以精準到一根頭發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這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11月30日上午,由松江企業上海普利生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微納結構增材制造工藝與裝備》通過國家科技部的綜合績效評價,這標志著中國3D打印進入“微納時代”。
該項目于2018年7月25日由科技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批準立項,以獨立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為基礎,由上海普利生牽頭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春理工大學七所高校以及蘇州賽菲集團有限公司,組成強大的研發團隊,從共性技術、前沿技術、關鍵技術與裝備、應用示范四個層次出發,一路攻破微納領域多項技術壁壘。
據該項目負責人陳云飛教授介紹,微納3D打印技術和傳統3D打印技術的主要區別在于微納3D打印的精度能達到細觀、微觀和納觀級別。納觀級別即十億分之一米,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基于這一特性,微納3D打印能制造真正處于微觀級別的器件,如微流控芯片、細胞支架、微傳感器等,并且使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以極低成本實現微納器件的一體化智能打印制作,這些是以往3D打印無法企及的。
微納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傳統工藝目前往往采用與芯片制造類似的微機電系統加工工藝,成本非常高昂,即使這樣,面對復雜結構也無法有效實現。而現在,上海普利生運用其先進的微納3D打印技術能輕松逾越這些障礙,使復雜部件的定制更加容易,生產速度也較雙光子微納3D打印技術快上千倍,正是因為這一跨時代技術,上海普利生獲得評審專家的青睞。
“未來,上海普利生將基于現有優勢,繼續深耕微納領域,進一步探索、改進微納相關工藝與設備,為國家‘十四五’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上海普利生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鋒表示,隨著此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完美收官,上海普利生獲得了一系列微納3D打印領域的國際國內專利,奠定了在微納3D打印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后續產業化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上海普利生是全球領先的工業級3D打印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SLA光固化3D打印設備采用了全球獨創的亞像素微掃描技術,打印精度遠超同類設備,打印速度超同類設備十倍,已成功應用于醫療、文創、教育、鞋模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