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海五大新城的概念已經提出很多年了,那么松江,嘉定,青浦,奉賢,南匯未來誰會成為五大新城里實力最強的呢?
其實,五大新城的定位是五個獨立城市,未來五個新城,不是郊區新城,不是城市副中心,也不是衛星城,而是實現新城內的自給自足,隨便拿出一個來,都是一個獨立的現代化城市。那么發展新城必然要從區位,產業,人口,交通,教育,居住等多維度考慮。嘉定在上海的西北部,處于滬寧大通道,接壤著蘇州的昆山和太倉這兩個全國五強縣;青浦在上海的西部,位于滬蘇湖通道,接壤著蘇州的吳江和浙江的嘉善,核心優勢在于位于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政策優勢明顯。
松江在上海西南部,位于滬杭通道,G60科創大走廊,連接江浙滬晥三省一市。而南匯新城和奉賢新城相對而言位置就沒那么好,沒有陸地接壤的城市來供它輻射,人口導入和產業轉移鏈條不明顯。未來上海的中心是向西發展的,嘉定新城、青浦新城和松江新城毫無疑問具有優勢。
從區位看,嘉定對接的是蘇州的兩個五強縣,實現區域內的經濟互補,青浦隨著在虹橋商務區的崛起,在長三角一體化規劃中政策優勢明顯,但青浦真正發展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目前除了17號線并沒有其它拿的出手的發展。而松江位于上海的西南門戶,地理位置優越,也是五大新城里發展最早的,未來會成為上海連接長三角的重要城市。
嘉定的智能汽車,青浦的華為研發中心,松江的G60科創走廊,奉賢的東方美谷,南匯的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每個新城都有自己的產業定位。
但了解的人知道,松江的G60科創走廊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產業園,它是一條沿著滬昆高速構建產城融合的科創走廊,串聯三省一市的九個重要城市,包括上海、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G60科創走廊在松江境內全長40公里,區域總面積283平方公里,從東向西分布著9大產業板塊,未來將會支撐松江幾乎全區域的發展。這條科創走廊目前已經入駐了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18個超5億元項目導入40萬+的科創精睿,像小米,海爾,國能,修正,正泰等知名企業都已經落戶這里。恒大新能源,洞涇機器人基地等國家級的科研基地都在里落戶。
最近兩年,前身為漕河涇松江園區的臨港松江科技城名聲大噪,成為了松江產業園中一張新的名片,從發展狀況來看,這里是整個布局中的龍頭板塊。
除了松江科技城,松江大學城雙創集聚區,松江科技影都,西部經濟開發區,松江智慧物流等其它幾個產業群,也在快速發展,這些高新企業的入駐必然帶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企業員工,隨之而來的是對居住,生活配套的更高要求。
松江產業發展路徑十分清晰,就是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當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范圍擴大到九城市后,一廊九區空間布局便為其他城市與松江規劃對接、產業合作、要素流動。說完產業,人口也是繞不開的話題,新城建得好不好,人氣是一個風向標。現階段,上海的五大新城常住人口規模在30萬到75萬之間,但未來的目標要達到100萬左右。所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松江新城未來的人口規劃遠遠高過其它幾個新城,
那么松江的特殊性又在哪里,為什么松江未來能夠承載超過其它幾個新城如此多的人口呢?松江是上海最早發展的郊區,也是最早通地鐵的,并且松江作為上海之根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教育和生態是松江本身具有的兩個優勢9號線通車后,松江新城地鐵站和松江大學城地鐵站成了松江城區建設的中心,經過十多年的的發展,在教育,醫療,交通,商業配套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松江大學城,松江中央生態商務區已經成了松江主城區的名片,無論是居住還是休閑都逐漸有了市中心的感覺了,松江大學城在地鐵站的西側,是現今為止中國規模較大的大學園區。其中包含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東華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七所學校,充分肯定了松江的教育優勢。
反觀離市中心最近的松江東北片區,也就是九亭、新橋、泗涇、洞涇四鎮和九里亭街道,過去這個區域跟松江城區關系較小,可以看成上海主城區的延伸。尤其9號線開通以后,大量的外地人口選擇在這里就業,但長期以來,這個地區的發展就像一個三不管地帶,城市規劃缺失,人口和產業失調。但在最新的規劃中這里成了松江區G60產業帶的一部分,也是G60科技走廊中距離市中心最近的一段,最近幾年炙手可熱的漕河涇松江園區就在這里,現在已經改名叫松江臨港科技城。松江臨港科技城毗鄰G60高速公路第一個收費口,在松江整個科創產業中占據相當獨特的地位,加強了松江和中心城區的連接,將會改善這個板塊一直以來落后的局面。
佘山的特點是別墅比較多,目前也已經連成了密集的一大片,從佘山四周綿延幾公里之長。佘山距離上海市中心至少20多公里,未來也一定會實現城市化。最后是松江的老城區,前幾年松江的發展主要集中的新城區,所以老城區的發展是停滯的,也是幾乎被人遺忘和拋棄的,
但隨著新城區逐漸飽和,為了迎接未來大量人口導入所需要的城市配套,松江現在只能向南發展,因為只有老城區才能保證有大量的土地出讓,很多的住宅用地,教育用地,商業用地陸續拍出,是松江最有潛力的板塊。松江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非常顯著的面貌改變,但城市化的進程才只是個開端。
最新消息是,松江又迎來了12 號線西延伸和23號線及松江南站樞紐的規劃。其中松江南站樞紐的建設,對松江意義非凡,進一步確定了松江的戰略地位。
今年過去冷清的松江南站已經開始重新建設,松江南站的發展模式和虹橋是一樣的,將圍繞城市樞紐打造城市西南片區最大的商務區,所以參照虹橋的發展就可以想像未來這里的樣子。松江南站未來會建設成為除了虹橋火車站外上海的第二大火車站,承接虹橋外溢的資源和人口,松江南站占地面積也會從原來的7800平,擴建到6萬平方米,此次的擴建將會把松江南站打造成9個站臺23條線,而上海目前的三大火車站:上海站、上海南站及上海虹橋站,規模分別為7臺15線、6臺13線、16臺30線,松江南站建成后預計每年客流量達到2000萬人次,成為繼虹橋站之后的又一大交通樞紐。預計在2024年修建完成,升級后的松江南站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火車站,而是成為上海西南城市最大交通樞紐,也是連接長三角發展的重要樞紐。
隨著2019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了加速長三角城市群的推進,又進一步明確了松江的戰略地位。今年6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辦“五個新城”系列發布會明確了松江構建“一廊一軸兩核”的空間發展新格局,一廊就是G60科創走廊,已經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經濟走廊,一軸即城鄉統籌發展軸,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連接松江青浦和嘉定的發展。兩核,即打造松江南站為核心樞紐,并實現松江新城和松江大學城雙城的深度融合。無論是從區位,產業,人口,教育和交通等方面,松江都必然成為最五大新城里最具實力的新城,未來將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的發展,推動長三角城市群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
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