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4時許,兩輛不起眼的電動車突然在松江新城地鐵站附近一個小區停下來,來自第三方機構的衛師傅一行人開始了當天的“暗訪”。眼前的衛師傅身穿便衣、面戴口罩,看上去與普通居民無二。在該小區西門口100米處等待了幾分鐘后,衛師傅打算跟隨一波人群高峰進門。而他的隊友余師傅則守在路邊繼續觀察。連日來,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很多小區進出人流量逐漸加大,為基層防控工作帶來更多挑戰。
“守好門、管好人”
把牢社區第一道防線
方松街道近期在為企業安全復產、群眾順利復工提供幫助的同時,也進一步升級疫情防控措施,“守好門、管好人”把牢社區第一道防線。自2月14日起,方松街道房管所探索建立了“部門監管抽查+第三方機構巡查+企業整改”的監管新模式,通過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力量對物業門崗開展夜間巡查,以問題為導向,對小區管理進行明察暗訪。
“方松街道下轄69個居民小區,是否都織牢了防疫網?白天小區有社區干部,以及黨員、居民志愿者駐守一線,到了夜間,防疫管理是否存在漏洞?”方松街道調研員胡向陽告訴記者,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房管所決定引入第三方機構加強社區防疫監管。“此前在‘紅色物業’創建工作中,針對各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方松街道優化第三方巡查測評機制,取得了顯著效果,居民反響不錯。此次開展夜間門崗疫情防控檢查旨在嚴把門崗管控關,切實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胡向陽說。
2月22日是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員連續作戰的第9天。“最近檢查下來,大部分小區情況是越來越好,少數小區還存在一些細節上的不足。”剛結束一個小區暗訪的衛師傅遞給記者一張A4紙打印的表格,記者在這張《方松街道各住宅小區夜間門崗疫情防控檢查匯總表》上看到,每個測評內容欄目里細分到門崗人員配備少于2人、外來訪客未進行勸返和未登記、未查看汽車后備箱或測體溫、收發出入證時未帶手套、詢問檢查時未與被檢查人員保持安全距離等問題。此外,另附說明表格一欄里還要求寫明該小區本次檢查情況與上次情況對比及整改落實情況。
“一般20分鐘時間內,我們要掌握一個小區的門崗管控情況。每天公司出動8名工作人員,兩人一組檢查小區防疫工作,同時啟動的還有一個機動組。我們負責暗訪小區門崗,而機動組負責監督我們的工作落實情況和隨機抽檢居民小區。”衛師傅透露,當天他和余師傅這一組要完成11個居民小區的門崗防疫情況檢查。因為這天是周六,所以暗訪工作比工作日提前了一個半小時。工作日期間的暗訪時間從傍晚5:30開始持續到凌晨。為了不被察覺,讓采集到的信息更真實客觀,工作人員會采取騎電動車、自行車或步行多種方式出行。
加強督導
壓實各方管理職責
記者從方松街道相關部門了解到,第三方服務機構以每3日為周期,對轄區69個小區進行巡查,每日形成《方松街道各住宅小區夜間門崗疫情防控檢查匯總表》。考核內容包括門崗人員配備、保安人員防護及行為規范、查驗出入證、非本小區居民檢查、外來車輛檢查和返松外來人員管理6大類16項內容,并詳細標注檢查時間。此外,根據各住宅小區夜間門崗疫情防控檢查結果,房管所加強督導,壓實各方管理職責,每日形成《方松街道物業門崗夜間檢查情況通報》,將針對性的指導整改意見下發至各小區物業負責人,要求通報中列出的小區在一天內整改到位,并將問題整改情況書面上報。同時,結合實地抽查制度和約談制度,房管所持續跟進整改監督,確保各項整改成效落到實處。
“雖然辛苦,但是感覺很值得。我們要求嚴一點,居民就多一重健康保障。有一天半夜查到最后一個小區,天下起了大雨,我們冒雨完成了工作。結束后,所有工作人員沒有休息,而是跟往常一樣一起討論檢查情況,特別是除了各小區具體情況外,有哪些普通存在且亟需重視的問題,再匯總成檢查報告。”衛師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