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這個逐漸被人們淡忘的盛大節日,將在松江回歸。佘山鎮新鎮村將于3月27日以古代傳統禮儀來紀念漸漸被都市人淡忘的花朝節。
在農耕時代,花朝節是非常熱鬧的民俗節日,起源于唐朝武則天時代,習俗包括賞紅、種花、撲蝶會、祭花神、挑菜節和寒食節等。作為“上海之根”的松江,據《松江府志》記載:“花朝,群卉編系紅彩,以祝繁盛。”這天,賞花、種花、踏青、賞紅成為勝事。婦女、小孩用紅絹條或紅紙條扎貼在花木的枝條上稱“賞紅”。出于對“桃李滿天下”的期盼,人們多選擇在桃樹或梨樹枝上系紅帶。
然而,隨著近代社會的變遷,花朝節的習俗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城市的自然生態景觀,以人文情懷筑就山林自然。因此,出于對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的考慮,結合現代旅游業和林業的發展,區文化館決定恢復舉辦這項傳統節日。經多次討論,首屆松江游園花朝會的主場地定在佘山鎮新鎮村,因為村里種有大片桃林,自然生態景觀優美,且當地花農自古就有舉辦花朝節的傳統民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首屆游園花神會將以“松江春早,魅力佘山”為主題,展示佘山新農村獨特的生態景觀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如今,新鎮村里成片的桃花盛開,與粉墻黛瓦的農舍儼然組成了一幅撩人的“春日盛景圖”。活動當天,12名身著傳統服飾的少女將手捧十二花神現身,并按照各自生辰月份向各自花神行鞠躬禮。聽古琴、品茶、賞花,按照古禮祭拜花神。花籃馬燈隊將向眾花神獻祭舞,并巡游桃林。此外,還有江南絲竹、竹編、面塑、剪紙、朗誦、民樂、陶藝、葉榭軟糕等傳統民藝展示。杜海軍、王海霞、揚子等青年畫家將現場揮毫,在畫紙上留下如詩如畫的春花美景。
“可惜截至目前我們還沒能在佘山地區找出一套完整的十二花神譜。”區文化館館長陸春彪介紹說,在百花的傳說中,以農歷中十二個月令的代表花,司十二月令花神的傳說令人神往。歷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詠百花,留下了許多趣聞軼事,民間也因此流傳著多個版本的十二花神譜。在前期尋訪中,陸春彪見到了佘山地區殘缺的十二花神譜,但時至今日還沒能找到一套完整的留存。幸好,新浜地區有人保留了一份完整的十二花神譜,于是區文化館以此為藍本,做成本地的十二花神書簽,并計劃在新鎮村花神會現場免費發放200份。
據介紹,首屆花神會的舉辦時間為3月27日9時至11時。“選擇這個時辰是經過了慎重考慮的。”陸春彪說,田里多蛇,而9時至11時也就是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是一天中最浪漫的時段,也是蛇最溫順的時間。根據史料判斷,古人多選在這個時辰過花朝節。
3月27日是農歷二月二十九,不過依照傳統,民間一般在二月初二、十二或十五過花朝節。記者了解到,今年桃花預計將在本周末進入盛花期。“我們猜測,隨著氣候的變化,如今桃花的花期比古代晚了。所以根據花期,把重現花朝節的日期也相應推遲了十多天。”陸春彪說。
昨天,新鎮村桃園內的桃花已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