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汪惠萍在秀南街上住了一輩子,摩挲著手中剛剛拿到的新房鑰匙,她既興奮期待,又藏著些失落:“住進新房后再也不用忍受雨天漏水的苦惱,但卻要惜別認識了幾十年的老鄰居。”
在永豐街道,200多戶像汪惠萍這樣的居民最近終于等到了老城改造安置房的鑰匙,世代“蝸居”老宅的生活,將隨著城市建設的步伐成為過往。自2011年集中啟動老城改造項目以來,預計到今年年底,永豐街道轄區內超過三分之二、共計2000多戶老宅居民將圓“安居夢”。
透明化流程讓居民吃“定心丸”
2013年的深秋,永豐街道啟動中山西路以北一地塊的老城改造工作。那幾天,居民夏林芳和家人裹著棉被在手續辦理大廳外排隊整整三天三夜,如愿挑選了一套位于百合苑的現房、一套位于泗涇洞涇大型居住社區的期房。
“新房好啊,住著不知比原來舒服了多少倍。”一掐手指,夏林芳入住百合苑新居也快將近一年。如今,等了許久的期房也順利交付,夏林芳一家人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塵埃落定:“這下,家中的老母親也能夠舒舒服服住上新房了。”
“只要公平、公開,我們就放心、開心,就愿意快點簽約。”夏林芳的一句話質樸卻又真誠,道出了如今老城改造居民對此項工作的總體評價。其實,對老城區居民來說,喬遷新居是世代的“安居夢”,然而,以往每每說到動拆遷,部分居民總是將信將疑,就怕背后有“貓膩”。
如何最大程度做到透明、公開,贏得居民的廣泛信任和認可,街道為此動了不少腦筋。
2013年末,街道以“先到先得”的形式安排一批老城改造居民進行動遷簽約和選房順序號的排定工作。盡管這種形式最大程度遵從了公平原則,但也引起居民持續排隊三天三夜。考慮到安全等因素,街道隨后改變了工作方式,在聽取居民訴求和意見后,最終確定以抽簽的方式確定選房順序號。為了讓居民對整個流程更為安心,街道老城辦邀請區公證處和轄區其它居委會,以及居民代表等,對動遷簽約全程進行“第三方監督”。
選房方面,一套完善的運作機制已經日漸成熟。在今年8月轄區200多戶居民選房工作中,居民一到辦理大廳,就能通過墻上張貼的示意圖了解到所有可供選擇的房型和房源分布情況。完成選房后,每戶居民的選房信息隨即在大廳里公開。“這樣一來,哪一戶選了哪套房,是不是依照選房順序號實施的,每位居民都可以對此進行監督。”街道老城辦工作人員解釋。
貼心化服務讓居民省時省力
“你們的工作真是做得越來越周到了,讓我們挑不出‘刺’。”在街道老城改造辦公室,剛剛拿到新房鑰匙的汪惠萍滿面笑容,前來感謝
這里的工作人員。
老城改造工作本就千頭萬緒,在確保公平的同時如何提升居民的滿意度,是一道極其考驗工作智慧的難題。
早在去年,老城辦安排接送大巴,讓居民了解小區環境,在此次泗涇洞涇大型居住社區選房工作中,街道又同步推出了3套不同房型的樣板房,讓居民對房源和房型結構有切身感受。老城辦負責人坦言,大居內的大部分房源面積并不算大,而松江本地居民更喜歡大房子。裝修樣板房的目的,就是讓居民直觀感受到,只要通過合理的空間裝修利用,同樣可以打造出舒適的居住環境,讓居民在感情上更愿意接受。
與此同時,在多部門的努力下,分房程序也實現了最大化的便利和縮減。例如,原先的選房、訂房手續至少需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居民需要拿著大量的資料至少來回奔波兩次。而在今年的工作中,街道將選房、訂房、分房、結算、開具五聯單等工作制作成了能一次完成的“流水線”,只要居民攜帶資料齊全,可一次完成辦理。
預計從今年10月份起,秀南街、南橫街的居民將啟動新一輪的老城改造簽約工作。相關負責人透露,此批動遷將繼續推出“菜單式”的房源選擇模式,屆時,將推出南部新城等安置房地塊,供居民們選擇,盡量做到讓所有動遷戶都能入住到自己心儀的地區。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