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6個月,整治3260戶,拆除隔間8909間,清退1.5萬余人。今年上半年,我區掀起一陣群租整治旋風,“刮”至全區240個小區,整治力度一年強過一年,效率一年高過一年。
力度創往年之最
服務業集聚區、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以及農民動遷房,是三類最易滋生群租現象的地區。今年上半年,我區建立了住宅小區出租房屋綜合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基本原則,部門聯動,形成合力,做到了“早計劃、早排摸、早推進”。經各街鎮園區排摸匯總統計,截至6月底,全區共排摸出240個小區的5700戶群租房,數量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而在充分依托大聯動綜合整治平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區公安分局、消防支隊、社會治理聯動指揮中心的有力支持下,上半年全區共整治3260戶,拆除隔間8909間,清退了1.5萬余人。區房管局目前已下達1682份《限期責令整改通知書》,部分街鎮也已開始著手“回頭看”防止群租現象“回潮”。
新問題頻頻發難
今年5月,上海制定了史上最嚴租房新規,同時對“群租”作出了更為明確的定義,并制定了更為嚴厲的懲處辦法。
盡管打擊力度不斷增強,難度卻也隨之遞增。“二房東和租客的防范意識很強,給群租整治工作帶來阻礙。”區房管局市場科負責人無奈道,群租整治難在“敲不開門”,租客的做法就是無論誰來一律不開門,將執法者牢牢擋在了門外。無法取證,也就無法確認。為此,一些小區不得不采取“斷水斷電”的非常規方式,將群租客“逼”出來。
門雖“敲”開了,群租客還有新招使。為了將大房間分隔為多間,租客過去多用隔板,群租跡象明顯。如今,為了巧避群租排查,二房東用薄薄的一層簾布代替隔板,既能隔開住戶,又可以避開檢查。
面對群租整治的重重阻礙,區房管局自去年起制定并全面啟用了新版《管理規約》,把不得群租、不得違法搭建寫進《規約》,以應對“違規租賃”整治實際操作中的弊端。這份《規約》是一份業主與物業公司之間的約定,為確保房屋的使用安全,物業服務企業可采取必要的臨時措施,甚至代為整改。受侵害的其他業主、使用人可根據存在群租行為的業主的違規情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依法行政創先例
轟動一時的“林某”案件成為群租“民告官”的第一案,該案的落槌標志著群租整治從此依法可循。
今年5月,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松云水苑群租業主林某上訴區房管局一案作出了“維持原判”終審判決,這也是全市首例因群租行政處罰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中,林某于去年被投訴有違規租賃行為,經查后,其家中衛生間、儲物室互相打通供人居住,確為群租,且違反了多項規定。在責令整改期限內,林某逾期未改,房管部門遂對其作出了罰款2.5萬元的行政處罰。林某因不服處罰,向區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經區法院開庭審理,認定區房管局執法行為職權正當,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合法,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林某對判決不服,在今年2月18日、4月21日分別向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結果依然敗訴。
案件雖告一段落,其意義卻深遠。區房管局負責人表示,在打擊群租的過程中,運用行政、法律手段這一途徑處理群租違規行為,這不僅讓群租整治工作變得更有底氣,同時也為其他群租客敲響了警鐘。
然而,尋求法律途徑畢竟歷時過于長久,要徹底根治群租,還得從源頭抓起。目前全區多個街鎮房管辦事處已開始對物業服務企業實行計分考核制度,一旦接收到居民對相關物業的投訴,在核實事實后,發現物業服務企業未履行發現、制止和報告制度的,將對物業企業和小區經理實行“扣分”。此外,九亭鎮等地正在探索居住房屋代理經租業務,規范租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