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如今,不少偏遠山區糧食依舊匱乏。然而,城市里不少從沒未“挨過餓”的年輕人,卻在大量地浪費著糧食。記者日前一天走訪了區內幾家飯店,在剩菜打包問題上,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現象——
夫妻比情侶打包多
中午11時左右,記者來到人民北路的一家老字號飯店。經過一番觀察,發現有一對20多歲看似情侶的青年男女,點了三個葷菜兩個素菜,還有一份湯。兩人邊吃邊聊,大約半個小時,兩個人起身埋單。記者發現桌上一盤醬爆螃蟹,一盤清炒空心菜,幾乎沒怎么吃。
見狀,服務員好心提醒道:“請問,需要打包嗎?”兩人表示不需要。該服務員介紹說:“在我們這里有這樣一個情況,凡是戀人在一起吃飯,往往既奢侈又浪費,極少會打包。而夫妻到店里吃飯,如果有剩菜,則往往會打包。夫妻注重的是省錢過日子,而情侶多是花錢買面子。”
家宴比請客打包多
下午6時左右,記者又來到樂都路上的一家農家樂飯店。據服務員介紹,一樓有幾桌是在給老人祝壽,二樓有幾桌是同事聚餐。壽宴這幾桌,都是老人的至親好友;二樓聚餐這幾桌,是在給其中一人過生日,大家AA制。記者在這家飯店待了一個多小時,一直等到這幾桌埋單離去,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同事聚餐這幾桌埋單時,桌子上有許多剩菜,如肘子、魚、咸鵝,有人建議朋友打包,可那人連忙推辭,又反過來勸其打包……最終,這些剩菜全部留在了桌上。服務員介紹說:“越是請客吃飯,或是單位聚餐,越容易浪費,尤其這種AA制,大家都不好意思拿,說到底都是面子問題。反倒是家宴,基本上沒什么浪費的。”
老人比青年打包多
同樣在樂都路上的這家農家樂飯店,記者又到一樓觀察,幾桌壽宴在快埋單的時候,有幾個老太太分別將所在桌子上的葷菜,如椒鹽蹄膀、紅燒肘子、雞肉等分別打包帶走了,基本沒什么浪費。而反觀旁邊都是年輕人入座的兩桌,剩下的菜則全部浪費了。
該飯店服務員說:“這個事情很正常的,在我們這兒,一直都是這樣。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打包,年輕人幾乎不打包。在老年人中,基本上又都是老太太打包,老先生也相對較少,估計是拉不下面子吧。”
外商比國人打包多
晚上8時左右,記者又來到松東路上的一家燒烤店,點了幾串燒烤,邊吃邊與老板聊天。說到糧食浪費的問題,老板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在他的燒烤店,經常會有臺灣、韓國、日本來做生意的人,不可否認這些人素質很高,經常是吃多少點多少,即使偶爾點多了,也會打包帶走,幾乎很少浪費。相比之下,國人的浪費現象要嚴重得多。
聊到一半,幾人過來結賬。記者過去一看,盤子里還有半條吃剩下的烤魚,他們也沒有打包帶走。他們走后,老板又對記者說:“有些外商過來,吃飯之后桌子上都很干凈的,不像很多國人點得很多又不打包,弄得桌上、地上一片狼藉,打掃起來麻煩很多。”“吃剩下的菜不打包,看似是為了面子,反而是丟了面子。”燒烤店老板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