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似乎向來都是男人的事。而以往對大多數女性來說,買房這一行為或許只發生在男女婚前。如今,這樣的觀念卻略顯“落伍”了,置業從來就不是男性的專利,單身女性的購房比例在近幾年也開始悄然上升。
她們有的是土生土長的大城市人,有的則懷揣夢想來自異鄉,盡管背景各異,奔波勞碌的生活卻是這樣的神似,同樣渴望奔波后獲得一份安定的生活。
有人說,這是房產“她時代”的到來,象征著女性越發自主獨立,做事不再依靠婚姻或另一方,而是決心自食其力主宰命運的標志。然而,對她們中的許多人來說,購房經歷是五味雜陳的,兜兜轉轉,回望時才驚覺,“獨立自主”這件事兒,原來并不容易。
“90后”房奴:后悔“一肩擔”
來自網絡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單身女性購房給自己居住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1%,單身男性的購房比例則為17%。而一家網站對50家房產中介門店在年內登記的客戶進行的抽樣調查中發現,其中單身女性購房比例為8%,占單身男性購房比例的一半。
不難看出,單身女性購房在市場已經占據了一定比例,與單身男性的差距不斷拉近。而在這些客戶中,她們的需求對象均為8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房型。
月薪5000元、房貸4000元,在一所重點小學任英文老師的周小姐感慨,“房奴”的生活有些不堪重負。前不久,周小姐終于忍不住開始在微信朋友圈內“吐槽”:已經幾個月沒有逛過街了,每月的工資還了房貸之后,只夠支付基本的日常開銷,買不起大件商品,連新手機“土豪金”都是分期付款才買下的,這樣的日子和過去“大手大腳”的學生時代相比,真是天南地北的差距。
老城區一套90平方米的兩室一廳二手公寓,是周小姐去年與父母商議后買下的。小區地理位置非常不錯,與大型超市、商業廣場為鄰,就近的地鐵站只需步行一條馬路就能到達,距離自己工作的學校更是近在咫尺。“之所以選擇自己買房,也是出于對未來生活的考慮。”周小姐坦言,這兩年受到一些輿論的影響,逐漸發覺作為女性學會保護自己的重要性,“新《婚姻法》的內容大家多少了解一些,如果自己不為自己考慮,將來還能靠誰呢?”
面臨貸款問題,父母即將退休,沒有充裕的經濟實力,周小姐打算自己扛下這筆“債”,卻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意味著什么。
踏上工作崗位足足大半年,學校的紛繁事務讓她疲于應對。“新教師上崗后一般會被安排先做副班主任,但是這樣很辛苦,因為管理一個班級會面臨許多瑣碎的事。”周小姐說,一周7天,自己周一到周五經常要在學校食堂解決晚飯,有時要為學生補課,有時一天要上五六節課,當天要批完的試卷來不及完成,只能加班,晚上回家后還要準備教案。“看在這份職業穩定、工資尚可,咬咬牙,辛苦些或許也值得。”周小姐時常這樣自我安慰。
但是很快,她的心情開始因高昂的房貸發生起伏。每月辛苦工作換來的薪資,卻都要交到銀行的口袋里,“身邊密友一到周末就商量著出游,我在這個時候只能沉默不語,佯裝沒有時間,還得私下算算,這個月的錢夠不夠花。”
對于年紀輕輕就做了“房奴”,周小姐心底有些后悔:“如果等找到了男友一起貸款買房,或許負擔會減輕不少吧?”但心有不甘的她堅持認為,從長遠來看,自己的這一舉措還是有“回報”的。
新松江人:懂得為自己打算
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曾說:女人要有自己的房子。時至今日,這句話越發受到女性的追捧,房子對于女性的意義除了單純的家的概念外,更象征著精神與物質上的獨立。
經濟社會邁開大步快速發展,男性與女性在社會結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婚前女性獨立購房,其實質是為了追求雙重的安全和穩定感。一方面是空間上的,她們可以不用頻繁搬家,有一個屬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間;更是財產意義上的,擁有保值甚至增值的財產安全感。
因而,女性自主置業更多是收入增加與經濟獨立共同作用的結果。
然而,這些購房女性大多數手上資金有限,且大多獨立供房。記者在采訪中結識到一位解小姐,盡管已過而立年,她仍保持著未婚單身狀態。清醒的頭腦與靈活的理財觀念,讓她意識到,哪怕沒有結婚,自己依然需要置業。如今,解小姐通過置換住進了一套寬敞的兩室一廳。最初,從裝修風格,建材家具,到一塊磚,一只勺,全部獨自完成挑選,“這套房子就是我迄今為止最滿意的杰作。”
解小姐來自江蘇南京,從13年前來滬至今,她已經先后換了3套房。最早她租住在中山中路的一套老舊公房里,后來,憑借父母資助和自己的工資積蓄,她買下了當時民樂小區的一套毛坯房。“房子非常小,但畢竟是第一個屬于自己在異鄉的小窩,當年我花了不少心思裝修。”
擁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解小姐感到這還是遠遠不夠的。“自己一個人在外打拼,始終會缺乏安全感。”作為新松江人,解小姐想要扎根的理想非常強烈。看著周圍的朋友逐一遷居到了新城區,她禁不住心動起來。
在反復挑選后,解小姐敲定了一套靠近軌交9號線大學城站的100平方米兩居室,客廳寬敞,電梯上下,配套也格外完善。通過出售原住宅,她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余款向銀行申請商貸后,這套新房的購買可謂一路暢通。“現在,逢年過節,我都會回老家將父母接來住一陣子,
‘明智’,其實我只是懂得為自己打算。”權當度假。很多人都說我
女性購房:應理性對待
作為安全感來源中最有分量的一個因素,房子能夠帶給女性,乃至一個家庭的安全感不可估量。而單身女性購房比例的逐年遞增,令業內直呼樓市進入了“她時代”。但根據多數女性購房現狀來看,有專家得出結論稱:女性對于購物有著一種天生的熱衷,買房也不例外。除了外在因素外,女性在選房時更注重細節和自身的需要,在新《婚姻法》實
女性在購房時的決定因素也越來越大。施和婚前財產公證等大背景下,
事實上,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不攀附,不寄生,方能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然而,女性偏感性的特質會促使她們在購買時產生難以避免的盲目性,例如不考慮家庭收支狀況,盲目跟風購買,或是過于追求奢華外在而忽略房屋品質等問題。如此,花重金購置的房屋只會變“雞肋”,自身還欠下半生債,得不償失。
一些從事房地產行業的女性工作者認為,有購房意愿的單身女性可以參考“二八分法則”,即2分感性8分感性;2分環境8分地段;2分外觀8分戶型。買房子不是買衣服,應謹慎衡量這一行為所帶來的生活變化后再行動,在買房前可以多聽聽家人的建議,依據自身長遠的經濟
是否適合買房,買什么樣的房,在哪里買等幾個問題。收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