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車墩鎮變得越來越熱鬧。因為,它的隔壁就是松江工業區和松江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這些工業園區的崛起,吸引了10多萬產業工人匯聚而來。
41歲的韓月江,就是這“10萬大軍”中的普通一員。他來自浙江紹興,在車墩鎮打工已有10年,曾經是一戶農民家里的“18位房客”之一,如今終于住進了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公租房……
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浪潮中,能否守護好一個個和諧溫馨的家園?這是韓月江們渴望和尋找的,也是一個個郊區小鎮正在努力構建的。
一戶竟住了18家房客
10年前,韓月江還在老家紹興上班,做著“模具工”的工作,月收入一千多元。后來,有朋友告訴他,上海急需大量“模具工”,月收入可達三四千元。就這樣,他和兩位朋友一起來到松江打工。轉眼10年過去了,他仍留在車墩鎮附近的一家模具廠,成了廠里的生產主管,每月收入過萬元。
但租房問題卻一直令他煩心。最初七八年,他和其他外來打工者一樣,一直租住在農家民房里。其中一位房東姓高,租客居然有18家之多。韓月江租的一間平房大約20多平方米,最初幾年月租是兩三百元,后來變成了五六百元。
人多、房子小、設施簡陋,他并不十分介意。最讓他無法忍受的,是臟亂的衛生狀況和種種安全隱患。
公寓套房租金更便宜
有一天,他在車墩鎮李高路上看中了一套出租的公寓房,不僅干凈舒適,安全有保障,租金也低于市場價。
去年5月,他和妻子及5歲的兒子正式住了進去。房子在三樓,是個一室戶的套房,大約30多平方米,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他說,如今,防盜門一關,真的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相比鎮上一般公寓房1000多元的月租金,這里只有700元左右,甚至比一些農民出租屋還要便宜。
他所說的公寓房,其實正是鎮上第一個“外來人口集中居住中心”。它距離鎮政府不遠,是一排紅褐色外墻的多層樓房,底層和二樓是整齊的臨街店鋪,大約有幾十家,包括勞務中心、小吃店、小超市等。
在負責物業管理的辦公室里,工作人員小董說,雖然小區里租住了300多名外來打工者,但三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偷盜事件。
渴望真正融入小鎮生活
搬入新家后,韓月江在心理上有了莫大的滿足。他感覺到,住在小鎮上,生活越來越方便。要買菜,小區樓下就有小菜店;想有更多選擇,還可以去附近的兩座菜場,只需步行七八分鐘。吃完晚飯,他還總愛帶上妻兒去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散散步,看兒子練習溜冰。周末休閑,或是開車20分鐘去松江新城,或是去鎮上的影視樂園,看看那些劇組是怎么拍戲的。“我沒有離開車墩的打算,就想一直在這里上班、生活下去。”韓月江說,自己已經把車墩鎮當成了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