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文物越千年,古寺禪林盡蕩然。銀杏一株今尚在,從知潤物有淵源。銀杏是現存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遺植物,我區現存的220棵古樹名木中有59棵是古銀杏樹,古樹后續資源11棵。近日冷空氣降臨上海,茸城街頭和綠地中的銀杏葉已被寒風染盡,片片黃葉盡顯深秋之意。
銀杏是樹中的活化石,全身都是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因其具有觀葉、觀果的觀賞價值,自2007年以來,我區引進一大批銀杏行道樹,種植于新松江路、園中路、文誠路等多條段馬路。每年10月下旬,銀杏葉片被陣陣秋風吹黃,便宣告了一年深秋的降臨。
銀杏樹生長速度慢,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別名“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松江樹齡最大的一株古樹就是銀杏,位于大港米廠內。史料記載,這株銀杏樹齡已經超過1000年,原來生長在福田寺大雄寶殿前,當地老人都說這是一棵吸盡天地精華后具有神靈庇佑的“寶樹”。據說這株古樹千年來樹冠一直很茂盛,是附近居民夏季休息納涼的好去處,1952年,因樹洞中成群的螞蟻影響了納涼人休息,他們用枯枝干草燃煙熏蟲,不慎導致古樹焚燒。三天二夜的大火將參天古樹燒成了一具驅殼。然而奇跡發生了,古樹死而復生,燒剩的樹皮上竟又萌發新枝,中空的軀殼里也重新長出一株小銀杏樹,成為名符其實的“公孫樹”。
古樹保護在我區歷來受到各方重視,園林部門對多處樹木采取了施肥、修剪、防腐等措施。上世紀末,大港米廠陸續改建,封閉了部分車間走道,并在古樹四周配植了小桂花、羅漢松、草坪,目前這里已經變成了一座以千年銀杏為主景的小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