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羅小根將徹底告別住了差不多半世紀的“棚戶”,搬進樂都支路上的新“洋房”。昨天上午,在岳陽街道率先完成的老城改造項目——嘉禾名邸小區竣工慶典儀式上,羅小根等回遷戶從開發商手上拿到了新居鑰匙,開啟了新生活。
羅小根一家原先居住在潭東街上有著四五十年歷史的老房子里,房屋年久失修,就連衛生間、有線電視也沒有。由于這一地塊地勢低洼,一到雨天,居民們就要“赤腳淌水”進出家門,被大伙稱為是住在“棚戶區”。而此地塊夾在龍潭苑小區和松江電子儀器廠之間,在開發商眼里,是一塊沒有開發價值的“邊角料”。
這一尷尬的局面,直到岳陽街道啟動“協商動遷”的模式,才讓居民們左盼右等的動拆遷成了現實。利用松江電子儀器廠搬遷的機會,街道將潭東街納入了危舊房換新房的“金鑰匙”安居工程,由街道直屬企業上海天威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承接開發。
盡管加起來不過9棟樓房,卻也花了天威公司不少心思。如今,走進位于樂都支路上的這片區域,過去房屋低矮老舊、路面坑洼的現象已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建筑風格現代、簡約的新式小區。穿過門衛室,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方花壇,循著嶄新的柏油馬路往里走,在2.5萬平方米的空間里,地下停車庫、停車位、公共健身設施、花園走廊等,一個也不少。“現在住在這里面,覺得和新城區的小區比起來,也不差。”羅小根興奮地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嘉禾名邸更是將空間集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比如在房型設計上,一套面積89平方米的公寓,就被設計成三室兩廳。目前小區共設有304個停車位,基本能滿足整個小區300多戶居民的停車需求,這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區實屬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小區還利用每棟樓下的窨井蓋區域,改造成自行車、電動車停車位。
在樓盤開發時算好每一寸土地,錙銖必較的天威公司卻也被外人看來有些“不懂經濟賬”。在改造前,上海電子儀器廠和潭東街所在的樂都支路,是一條狹窄的小馬路,兩輛車相遇就不太好走,常常造成擁堵。而現在,在嘉禾名邸的門口,卻是一條六七米寬的柏油馬路。原來,考慮到附近居民的出行,在進行設計時,天威公司作出了紅線退讓的決定,將整個小區向內縮進了3到6米。這一退讓,使整個項目“縮水”了差不多1400平方米的面積。
“按照兩畝地的面積計算,如果建成房子,就是600萬元的收入。”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于少收600多萬元,天威公司還是選擇了“讓地于民”。將惠民實事進行到底,天威公司不僅為公共道路主動留出空間,還斥資300多萬元,將小區門口歷史遺留的架空電纜實施地下填埋工程,讓這條擁堵多年的馬路得到了徹底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