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忙著在地下車庫“深挖洞”,我熱衷于蓋我的“樓外樓”,密密麻麻的腳手架上傳出“叮鈴哐啷”的聲音,偶爾還會蹦出幾顆碎石子,嚇得路人紛紛避讓……近年來,一些別墅區漸漸成了違章搭建的重災區。然而,在九亭鎮九洲大唐花園這個有132戶住戶的全別墅區里,小區成立至今的10年間,僅有3處違章搭建成型,其中的一處還在2個小時內就恢復了原狀。日前,記者來到小區物業管理處,聽物業負責人和業主代表講述了監管違章搭建的妙招。
無情拆有情勸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別墅區的違章搭建動輒“身價”上百萬元,還未搭建成型時不以為意,等到建成后再想到去拆,物業嘆沒有執法權,拆違部門也常常會遭遇較大的阻力。為此,物業等相關部門力爭早發現早勸阻,降低了業主自拆的成本,讓搭建者不再感覺到“心頭肉”被剜,拆違進展更順利了。
那么,怎樣才能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做到早發現早勸阻呢?九洲大唐花園探索出了一條“三位一體”的監管新路——保安每天現場看護,發現違章搭建及時報告,并跨前一步勸阻;業主看到侵占公共用地搭建的,立即舉報;物業維修機構對每戶業主裝修的施工圖紙仔細審核,還與施工隊簽訂責任書、承諾書,一旦發現施工中出現破壞房屋承重結構或是影響水電煤管線的,一律叫停。
一次,居民沈阿姨反映,有一戶業主把水景陽臺外的30多平方米水域圍了起來,破壞了小區的整體景觀。物業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得知,這戶業主想利用公共水域搭個更大的水榭平臺,于是,當天下午就監督業主恢復了原狀。豈料半夜里,業主請來三四十人的施工隊又開工了,還讓附近居民“少管閑事”,居民無奈之下報了警。眼見事態要擴大,物業經理老王的一句“居民之間的矛盾,還是我們自己處理吧”,讓這名業主十分感動,當即讓施工人員把違章搭建統統拆除,此后再也沒有“反彈”。
“失位” “補位”后忙
對于極個別前期監管“失位”,導致違章搭建成型的情況,更要及時“補位”。
小區里曾有一戶業主私自改變圖紙上的施工方案,將自家的屋頂拉掉,加蓋了兩層樓,違章搭建的面積達100多平方米。物業上門勸阻,她自恃有“背景”,以為執法人員動不得,虛與委蛇、以拖拒拆;拆違人員執法,她態度蠻橫、數次抗拒,聲稱“都能搞定”,非但沒有停建,反而加快了施工進度。
面對這樣的“硬骨頭”,就要敢于碰硬,善于碰硬。物業負責人罵不還口,先后五六次上門,不僅告知業主違章搭建破壞了小區的整體環境,還為業主分析了搭建后對自己房屋安全的不利影響,最終讓業主改變了主意,自行拆除了違章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