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4月15日“國四條”發布拉開序幕的“史上最嚴房地產調控”已持續了一年,目前我們看到的局面是:成交量大幅萎縮,價格卻依然堅挺。這一年多,樓市彌漫著觀望、糾結、困惑的情緒。這場被寄予厚望的調控究竟給有房者、無房者帶來了什么?備受爭議的樓市又將走向何方?房產專家對整場調控存在哪些憂慮?
信貸員:工作清閑了許多
供職于松江某家銀行支行個貸部的李先生從今年初以來,生活變得不一樣了。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現在突然有了自己的生活。“監管部門現在控制銀行信貸,銀行也不得不壓縮對公司和個人貸款的放貸量。”他坦言,現在銀行對信貸員的考核標準也粗放了一些,“比起從前加班的日子,現在是清閑了很多。偶爾也覺得很無奈。”
六一兒童節時,李先生陪著妻子、孩子一起去了歡樂谷,“說實話,前幾年的六一都是妻子陪著孩子,我一直在忙工作。”
中介:最近才開始忙起來
上周三,記者去新松江路上的上海新維度房產中介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店里僅剩下兩個業務員在上網,其他人都不在辦公室。其中一位業務員告訴記者,其他同事都帶客戶看房去了。過了十幾分鐘,業務員小胡回到辦公室,一見面就對記者說:“最近一個月生意好點兒了,來的基本都是些有剛性需求的,等了一年他們終于摒不住了。”說到這輪調控,小胡說:“還是有效的,目前看來投機性需求已得到抑制。”
一個月前記者曾接到一個投訴電話,是大學城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打過來的。這名學生姓王,因為畢業后要在松江工作,就打算在新城買房。她找到一家中介公司,看了幾處房子后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表示回去考慮一下。結果之后每天都能接到十幾個中介公司的電話,對方都十分熱情地表示能幫助介紹最合適的房源。后來小王看中了綠地的一個小戶型,3家中介公司都有這家房源的信息,于是開始掐起來。小王被幾個公司夾在中間很為難,最后決定先租房再作打算。“調控調得中介公司的生意很難做,中介為了生存,搶信息,掐房源,挖客戶,招數用盡了。”
從去年底,房產中介的生意就冷清起來,不少中介公司甚至連續幾個月一張單子都沒簽下來。新松江路上幾家規模較小的中介公司因為支撐不下去,已經關門了。“這次調控可能帶來房產中介市場的重新洗牌,現在看來這是一次必經的調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民眾:房價降與不降都是個問題
回首這一年來的房地產調控,不可或缺的,是購房民眾的故事。調控政策直接影響、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小張和女朋友都是安徽人,在松江工作兩年多了。去年開春,這對“準新人”就定下了購買婚房的計劃,打算買完房子就結婚。拿出積蓄,再四處東拼西湊,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買房,結果去年4月份,新一輪房產調控開始了。新政策一出臺,這對情侶也隨之糾結了:房子是不是會降價?買還是不買?
關于買房,他們意見不一。小張擔心房子會降價,女朋友著急買房結婚,圍繞著房子開始了此起彼伏的爭論。“這一年多過的,比神曲《忐忑》還要忐忑,除了正常上班,其他時間就是看房,問房價,再看房,再問房價,買了吧,怕萬一真降了又后悔,不買吧,女友又催著要買了房快結婚。”小張無耐地搖了搖頭。
不僅無房者內心糾結不安,有房者同樣心情忐忑。已經擁有房子早日躍居“貴族”的顧先生向記者言道:“這番調控調得我也很緊張,說實話一方面我希望房價降下來,使更多的人能有房可居;可另一方面,我真擔心房價降下來,如果這樣,我們這些老業主的利益不是受損了嗎?”
市場:未來房子會降價嗎?
從交易量上看,調控一年處于萎縮中。但從價格來看,場房價依然沒有低下高貴的“頭
樓市后市走向究竟怎樣?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認為,現市場規律的。“市場規律就是這價格的變化。我判斷,可能再多來,松江一二手房的交易量一直除了個別小的起伏波動外,整個市顱”。記者就此采訪了幾位專家。上海在成交量下降,房價未降,是符合樣——先是成交量下來,才會有過兩三個月,會看到實質性的價格松動。要說大降價的話,由于機制方面的原因,不太可能。”華東政法大學一位MBA教授也向記者表示:“目前看來,行政手段在中國還是很管用,未來兩個月,上海房價可能會窄幅震蕩,但幅度不會很大。至于長遠走向,究竟是會報復性的上漲,還是調到合理為止,暫時還無法判斷。”
記者近幾日發現,一直堅持房價不會降的任志強也改了口風:房價最多跌10%,絕不可能跌20%,目前的調控政策到明年無法持續。日前中國指數研究院權威發布了《2011年中國房地產新政解析與市場展望》報告,報告指出新政將改變相關各方預期,短期量價調整不可避免。對于未來市場走勢,房產稅試點范圍將逐步擴大,中長期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樓市供需關系也將會發生轉變,市場關注點將轉向區域發展分化、供應結構分化和物業類型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