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進松江新城,就像走進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中,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最新數據表明:截至去年底,松江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4.06%,綠地率為43.79%,人均公共綠地24平方米,均位居全市前列,松江新城“綠肺”已初見成效。
據悉,至2010年底,松江區綠地管轄面積1419.5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4.06%,綠地率為43.79%,人均公共綠地24平方米,行道樹4.35萬株,實現了人均公共綠地從“一張報”到“一張床”再到現在的“一間房”的跨越式發展。十一五期間,松江新增公共綠地22塊,新增居住區綠地30塊,新增單位附屬綠地15塊,完成特色綠化種植663組,分布于中山二路、華亭老街等景觀要道,完成立體綠化2.755公頃,基本形成了“點上綠化成景、線上綠化成蔭、面上綠化成林、環上綠化成帶”的良好格局。
區綠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長火光表示:“通俗地說,就是讓居民出門500米內就可以到一塊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綠地中晨練、游樂,人與自然可以和諧互動,逐步實現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環上成帶。”他說,“十二五”期間,松江還將高起點、高標準、因地制宜地構筑布局合理、層次豐富、生物多樣的城區綠地系統,形成“藍天碧水、綠地青山、古韻新意、綠廊穿插、林園交織、城鄉一體”的顯著特色,形成“一核、兩翼、三環、多楔、多廊”的結構布局體系。
作為上海擁有古樹名木資源最多的區,松江現有古樹名木220株,后續資源210株,兩個數字均在全市排名第一。松江將這些古樹視為重點保護對象,并對其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延長其壽命,實行定點、定人、定株的養管,對古樹名木建檔立卡,隨時了解古樹的生長情況,及時得到古樹名木周邊環境變化的反饋信息。
松江綠化部門還注重科技創新,將思賢公園原有的普通路燈全部更換成節約型太陽能路燈100套,總投資45萬元。同時利用河水進行綜合經營灌溉,總面積達90萬平方米,比以往人工澆水節約成本約30%。此外還利用地形營建雨水收集系統,將雨天地表水通過管道引入水池內,起到蓄水作業,節約用水量20%左右。
在義務植樹方面,十一五期間,松江綠化部門共開展義務植樹5次,參加義務植樹共計4000余人次,繳納認建認養費用總計約118.6萬余元;并在2010年將義務植樹推廣到3所農民工學校,與學生們共植樹200株,美化校園環境。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