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城市化程度名列全區前列,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近十年是新橋工業化、城市化、城鄉一體化加快推進時期。大交通格局初現為新橋加速融入上海都市圈帶來了難得的契機,鎮黨委書記梁愛軍表示,“十二五”時期,新橋仍然要在深入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城鄉一體化上做文章,“打造緊鄰外環的宜居宜業、環境優美、城鄉統籌發展的現代化新城鎮。”
“優二進三”促發展
“‘退二進三’在新橋還行不通,今后幾年的產業發展要立足于‘優二進三’。”梁愛軍的話擲地有聲。面對土地資源有限的現實,新橋工業經濟發展只有耐心地在現有基礎上“精耕細作”。“要從過去的引進為主轉變為培育為主,將傳統制造業做大做強,在提升效益、單位產出上做文章。”梁愛軍表示,目前新橋20%的企業貢獻了80%的稅收,要保持發展的后勁,“十二五”時期,除了將骨干企業培育成龍頭企業,新橋還將著力培育“后備力量”,將優勢企業培育成骨干企業,潛力企業培育成優勢企業,為工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同時,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仍然不能松勁。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新橋三產“短腿”的現狀,未來5年,新橋將著力提升第三產業的總量和質量。梁愛軍告訴記者,優越的地理位置、工業企業的進駐、大量人口的導入,都為新橋商業發展創造了條件。“新橋將以漕河涇南部地塊為重點,打造以辦公、商務、賓館、購物、餐飲、休閑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全面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梁愛軍透露,綠地商業廣場、亞繁商業廣場、中心村百聯購物廣場等一批商業中心也將建成,引入五星級賓館1家,四星級賓館2家,大型連鎖超市3家,新建農貿市場1家,形成30萬平方米的商業設施。
城鄉統籌惠民生
“十二五”時期,新橋民都將搬進鎮區周邊的橋的城市化率要達到100經濟實力增強的落腳點善農民的生活條件十分要逐步完善生活配套設現仍居住在自然宅基地的四五千農中心村,變為城里人。“到2015年末,新%,繼續走在全區前列。”梁愛軍表示,還在改善民生上,對新橋而言,切實改緊迫,“不僅要讓他們搬到鎮上住,還施建設,讓他們住得放心、舒心。”
再過些日子,新橋鎮級農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的社員們將拿到期盼已久的“分紅”。對于這一事關農民“錢袋子”的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新模式往何處走,梁愛軍表示,“十二五”時期,新橋將進一步加大對集體經濟管理方面的投入,通過投資外來人員居住中心、商貿服務業配套設施等固定資產建設,不斷壯大集體資產。“把集體經濟的‘蛋糕’做大了,就能加大‘分紅’力度,提高農民的收益。”梁愛軍滿懷信心地說。
——轉自《松江報》(記者 裴麟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