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工今后幾年將進一步提升研發實力,研發人員將從目前的60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還要騰出占地多、產出低的項目,把占地少、產出多的留在松江;漕河涇開發區松江高科技園的城市綜合體正在穩步推進;綠地商業廣場、亞繁商業廣場、中心村百聯購物廣場等一批商業中心,還有幾座五星級、四星級賓館,幾個大型連鎖超市都將陸續開工,形成30萬平方米商業設施……對于新橋鎮今后幾年的發展,鎮黨委書記梁愛軍如數家珍。在他看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起步較早的新橋,今后五年要在有限的資源空間上“見縫插針”、“精耕細作”,通過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新橋融入上海的都市圈中,打造成外環線上一個宜居、宜業、環境優美的新城鎮。
“精耕細作”做優二產
去年,龍工上海工業園工業總產值突破80億元,完成利稅5億元;全鎮年產值超1億元企業有42家;上海銳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區首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一連串的數據和事例,都印證了新橋作為工業大鎮的實力。但對此,鎮黨委、政府顯然并不滿足。在該鎮的“十二五”規劃中,就提出5年后,要將工業用地平均畝產稅收從目前的17萬元,提高到34萬元以上。
在不增加一畝土地資源的前提下,要實現畝產稅收翻番,梁愛軍說,關鍵就在于“精耕細作”。而規模以上企業占全鎮工業總產值90%以上,讓新橋鎮看到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潛力和方向。結合現有產業基礎,新橋鎮提出了將骨干企業培育成龍頭企業,將優勢企業培育成骨干企業,將潛力企業培育成優勢企業的“梯隊培育”模式。在這個模式下,龍工、復盛、3M等成了重點培育壯大的對象,通過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十二五”期末,全鎮產值超10億元、稅收超1億元的企業將達到5家;產值超1億元、稅收超1000萬元的企業有25戶以上。與此同時,新橋還將在銳奇股份成功上市的基礎上,再培育2家上市企業。
不僅要培育好優勢企業,更要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資源,挖掘出發展空間。過去5年中,新橋鎮累計盤活存量土地340畝,實現新增投資近20億元;盤活存量廠房8萬平方米;淘汰劣勢企業43家,盤活土地412畝。在梁愛軍看來,淘汰“三高一低”企業還將是新橋鎮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而漕河涇開發區松江高科技園的推進建設,則是土地“精耕細作”的典范。根據規劃,新橋鎮與漕河涇合作的1000畝土地,將建成一個城市綜合體,形成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引進企業超千戶,五年累計實現稅收10億元。
“見縫插針”布點商業
全鎮約70%的稅收收入來自于第二產業,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橋鎮三產“短腿”的現狀。沒有星級的酒店,也沒有大型的超市賣場,讓新橋大量消費外流。然而,另一個現實是,“既沒有成片的空間,也沒有成型的點或商業帶,”在新橋鎮副鎮長呂穎群看來,要發展服務業,只能“見縫插針”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耐心布點。
缺乏專業的規劃和建設團隊,就借力“外腦”精心布局,提升商業的品質和影響力。在新南路別墅區旁,新橋鎮請來了地產領軍企業綠地集團,打造商業、商務、居住、文化等功能兼具的綜合商業體——綠地商業廣場。星級電影院、高端餐飲、家樂福等配套項目爭相入駐,一座四星級的國際酒店今年就有望試營業,待項目全部建成后,這里將成為新橋的新地標。
金山支線通車、滬杭高速收費口西移、莘松路隧道拓寬,大交通格局的成型為新橋商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在莘松路沿線,一座融合了百貨店、超市和專業專賣店,并輔以餐飲娛樂等店鋪的“銷品茂”——亞繁商業廣場正加緊建設。近8萬平方米的地方匯聚了大型生活超市、特色餐飲、量販式KTV、健身房、影院等設施,地下3層、地上5層,所有房間、樓層都通過遮陽走廊連接的獨到設計,讓顧客即便在雨天也可從容逛完整個商區。
周邊社區居民不同,商業發展的定位也要有“錯位”,不能搞“一刀切”。“牽手”百聯,新橋將在中心村農民動遷安置房周圍,建設約2萬平方米的百聯購物廣場,引入一些連鎖超市,滿足居民的休閑購物需求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