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中介就是‘靠天吃飯’,現在小中介先‘死’,然后再是有規模的中介公司。”限購和房產稅出臺后,滬上房產中介門店開始出現難以支撐的局面。據記者了解,滬上幾乎所有有規模的中介公司都停止了擴張計劃,而小中介不少已經關門大吉。
不少店掛出“轉讓公告”
德佑地產市場研究部經理蔣旭昨天向記者透露,目前上海市場約有10000家左右的中介門店,可今年1月在限購和房產稅政策出臺后,2月份市場情況急轉直下。
首當其沖的是“夫妻老婆店”性質的小中介。記者在桂林路上看到,一家只有兩名業務員的小公司已在門口掛出了店面轉讓公告。老板胡先生告訴記者:“以前每個月只要做做上門生意就能維持,現在上門客戶基本沒了,門面租金卻在上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眼下小中介公司的“關門潮”已經到來。因為品牌中介公司一旦二手房業務量下降,還有商鋪、外地樓盤等業務可以共享,而小中介公司只能坐以待斃。
有規模中介暫停擴張
記者了解到,北京一家排名前三的房產中介公司負責人表示,迫于此次調控的力度和對市場的不看好,眼下已經關閉了20%的門店。那么上海是否也會出現品牌中介的“退房潮”呢?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有規模的中介公司日子也不好過,但像中原、21世紀不動產、德佑地產、我愛我家等已經采取暫停擴張等措施,并未出現集中關店的現象。但相關人士表示,如果目前的政策繼續持續下去,“關門潮”也指日可待。
“市場觀望氣氛越來越濃厚,從整體的成交數據來看,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以上,個別小中介還‘掛零’。”漢宇地產總經理施宏轈告訴記者。
重新干起一手房分銷
針對業務更加難做的局面,不少中介公司開始轉變經營策略。有些原計劃開業的二手房中介,已經把開店時間延后到市場回暖之后,特別是那些已經簽約加盟的中介公司加盟店店主,推遲了原本的開店計劃。
在一家中原地產的黃浦區門店,負責人要求業務員廣開門路。“以前基本只盯著住宅,現在經理要求我們區域內的大小商鋪也不要遺漏,總而言之能帶來生意的都不要放過。”而在位于昌平路上的一家21世紀不動產,業務員小史還向記者推薦起了位于松江的別墅產品。二手房中介做起了一手房分銷,或成為中介店新的利潤點。
此外,一些只有在初入行時才會采用的手段,如今被不少中介重新拾起。比如有的門店規定業務員每天至少打50個電話;業務員必須到大的居住小區門口舉牌子、拉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