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新國八條、房產稅的先后出臺使商鋪、酒店式公寓、寫字樓等商業物業受到追捧。據上海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統計,在上海266個商鋪租售項目中,本月有34個項目發生價格變化,其中23個項目本月報價高于1月。
記者在松江新城板塊某廣場了解到,目前項目在售商鋪為120平方米獨立開間沿街鋪位,報價為每套700萬元左右。查詢以往的報價記錄后記者發現,該項目同類商鋪1月份每平方米的價格在45000-50000元。雖然銷售人員表示,商鋪執行的是“一鋪一價”,不同位置、面積和結構會導致價格方面的明顯差異,但僅隔了一個月,每平方米8000元的漲價幅度仍然不小。
在商鋪市場展開“春季攻市”的同時,同樣不受限購調控政策影響的SOHO寫字樓、酒店式公寓等商業項目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有機構對100個在售上海寫字樓項目的報價監測顯示,2月份以來,本市有11個項目報價上漲,最大漲幅達28.57%,其中商住兩用的SOHO辦公樓較受市場青睞,價格呈加速上漲態勢。
商業地產看似迎來“春天”,不過在一些過來人看來,商業地產并不太適合普通購房者。2008年,呂先生以10多萬元的價格買入位于閔行虹橋金匯板塊一套20平方米左右的酒店公寓,當時他的想法是買來自住,然而嘈雜的生活環境加上頻繁進出的陌生人,讓他在這里始終找不到家的感覺。“跟酒店物業協商后,這套房子以每月1000元的價格包租出去,我再貼點錢在附近新村小區租了間房子住。”
呂先生坦言,三年間他一直試圖將這套酒店式公寓掛牌出讓,但高額的轉讓稅費讓買家望而卻步。“三年里,我租住的房子房價漲了超過40%,就算現在賣了個28萬元的到手價,新買房連首付的錢估計也不夠。”呂先生對自己當初的決定仍然懊惱不已。不少投資者都感慨,投資商鋪、寫字樓等是一個長期受益的過程,很難從中獲得短期暴利。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