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房產稅征收在即的傳言,加上中介機構的推波助瀾,使上海二手房市場昨天明顯波動,部分買房人恐慌性交易。在浦東交易中心,一些前來辦理手續的市民坦言,主要是中介說了"稅收政策可能起變化","想想遲早要買房,不如趕在政策出臺前買"。由于時間緊張,不少買家忍痛接受了賣家的"跳價",或承擔了大部分的稅費。
猶抱琵笆半遮面的房產稅,還未有細節出臺就已經引爆了上海樓市交易市場,新房與二手房成交量均在近兩周出現激增,如果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了,那么說出“房產稅3%,就不會有人炒房了”的市長,卻顯得有些很天真了。
在經歷了2009的暴漲后,房價成為眾矢之的,快速增長的房價與緩慢增長的居民收入已經成為現實生活的一項主要矛盾。因此,中國政府對于房價的調控自始至終貫穿了2010年:從年初的“國十條”,再到10月份“二次調控”,出臺房產稅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被提及的。
一直以來有一種聲音來自官員也來自部分的學者,他們說房產稅的出臺可以抑制投機,進而起到穩定房價的作用,還舉出國外都在征收房產稅的例子。只是,得出這一結論的前提,恐怕應該是中國房價高漲的原因是投機。可果真如此嗎?
即使我們假設投機真的是造成中國房價完全超過百姓購買力的主要原因。那么征收房產稅,也只能夠將資金實力不足的投資者趕出房地產市場,而對于資金實力雄厚者則無能為力。
如果我們相信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才是中國房價迅速上漲的禍首,并且我們也知道土地財政已經難以為繼,那么用房產稅收來替代地方政府對于賣地收入的依賴,的確是一個辦法。但是,很遺憾,房產稅短期恐怕無法取代土地收入。因為房產稅初期將主要在某些經濟發達地區推廣。預計可收稅收遠不到一千億。這就是說房產稅的征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與土地財政并存,直到房產稅逐漸取代土地財政。
所幸的是,上海出現了居民恐慌性購房,我們看到大家對于這一很容易被拆穿的謊言并不買單。
摘自:網易財經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