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當天的會議討論中,有專家還透露出一個上海房產稅報送的新版本,其方案或為:若新增購房,對每戶名下超出2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房產面積進行征收。
歲末,按不住的房價蠢蠢欲動,房產稅喧囂再起。
“目前整個房產稅的話語,財政部的話是最靠譜的,其次是國稅總局。”12月15日,在復旦大學一場房產稅研討會上,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表示。“現在房產稅報送的重慶上海方案,主要是靠財政部批的。”
正是當天的會議討論中,有專家還透露出一個上海房產稅報送的新版本,其方案或為:若新增購房,對每戶名下超出20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房產面積進行征收。
“意思就是說,既往不咎,如果你已經有了500平方米的房子,只要你不新買,都不征收,若再出現新購房,就對所有名下超出200平方以上部分進行征收,所以對普通老百姓住房不會有影響。”一位相關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
對此,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杰存在質疑,“這可能也是一種說法,但這樣的話,就是對既得利益方的保護。”
但也有專家認為,這一方案從客觀效果上解決了操作性難題。
此前上海房產稅各種流傳版本之所以受到業界質疑,正在于操作的可行性,怎樣才能對上海所有房子進行普查,此外,若涉及到官員名下房產數據被一一揭開,各界聲音認為更將遭受到巨大阻力。
據該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的類似意見稿已經遞交在財政部案頭,還處在待批階段,所以還有很大變數,“住建部人士跟我說,有關房產稅的最后具體細節定奪,全國沒有幾個人知道。”
關鍵數字:200平方米
從2009年末開始,此起彼伏的三輪樓市調控,到了今年歲末,其猛烈的藥效在上海正逐漸式微。
根據中國房產信息集團提供給本報的最新數據,9月底“國十條”之后,10月上海房地產成交量進入低迷,但11月新房供應量達到96.98萬平方米,環比回升30%。
而進入12月,上海“高處不勝寒”的豪宅市場顯示了對于調控極大的博弈能力,尤其在此前的一周,上海推出29套別墅的綠城玫瑰園,當場成交11套3000萬元以上別墅,是上海在這一級別以上的豪宅中,首次出現這么集中的成交。
面對調控呈現的樓市窮人觀望、富人無懼的形勢,調控的效果正遭受質疑。市場部分眼光再把希望寄托于若隱若現的房產稅。
在15日復旦大學房產稅研討會上,上海房管局住房發展處處長王曉光表示,開征房產稅,是對現在的房地產調控來進行研究的,對市場長期影響不好說,但是短期對市場還是有作用的。
“此前國五條、國十條,以及上海落實的12條意見,有提到對于樓市調控進行差別化的稅收政策和信貸政策,現在信貸差別化有了,但是稅收還沒有,我們如果開征房產稅的話,調控就會深入一層。”
而輿論反對或者認為房產稅難出,主要基于在技術上對上海原有住房的普查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同時有聲音認為,其也等同于將官員的財產房產公開,將會遭受巨大的阻力。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