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房票門”調查已有初步結果,有800多套房子被“直改名”,另有40多名黨政干部涉嫌倒賣“房票”,并已經收繳非法所得150余萬元。
昨天,記者從臺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已查出110家涉嫌炒賣“房票”的房地產中介門店,并對其發出了整改通知或行政告誡;另外還查出有約1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與“房票”倒賣有關聯。
臺州市建設規劃局住宅與房地產業處處長李德林昨天表示,已對查實的110家房產中介門店和約10家房產企業進行了初步處理。李德林說,這些中介和開發商為倒賣“房票”人員提供了便利,加大對這些行業的清查力度,可以有效遏制“房票”流通。
幾個月來的杭州樓市一直不溫不火、不咸不淡。在數次調控政策下,樓市江湖更是籠罩在一片煙雨中,讓人看不清出招和變招。買房人和賣房人,彼此凝神屏氣地僵持著。
時至年尾,隨著房貸額度的收緊,一向作為樓市回暖與否“風向標”的二手房市場顯出了乏力感。
據杭州透明售房網統計顯示,剛剛過去的11月,杭州五城區二手房成交量,同比2009年11月下降了六成多。房產中介的日子,自然沒了往日風光,緊巴巴地就像揉皺的紙,舒展不起來了。更多中介紛紛轉戰廝殺租房市場,使出渾身解數,甚至暗中搞鬼,耍出各種花招促使客戶下單簽約。
過去忙著領人看房
現在忙著打電話纏客戶
“都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以前他們(購房者)電話追著我們,現在我們電話追著他們。坦白說,以前好的時候,我一個月能掙兩萬多,現在能掙三千就很好了。”杭州某知名房產中介濱江門店的小周嘆了口氣,“日子不好過啊。”
盡管如此,像他們這樣的“計件工人”還是要鍥而不舍地到處“覓食”,自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四條”、“國十一條”、“新國十條”……一個又一個的消息都給房產中介不小的打擊,他們覺得不管是賣家還是買家,這些顧客越來越難弄。
小周每天一到單位,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自己的筆記本,里面記錄著一大串他接待過客戶的電話。這是他們做中介的“商業秘密”,每個號碼都可能就是一筆生意,對他來說,就是一筆獎金。
樓市最火的那段時間,他一般打一圈電話,就能約出很多看房的人,然后幾乎看一套就能簽一套。這樣的賺錢不僅輕松而且越干越起勁,那時他們也很牛氣,每天接顧客電話都來不及,根本沒有閑工夫主動去“纏”客戶。
“現在不行了。”小周說,他一天要打40多個電話,每個電話基本沒法超過兩分鐘,20來個電話回答是“暫時沒有這個打算”,還有10來個說“再考慮考慮”,剩下的干脆就沒接或者掛電話。
大中介公司尚且如此,小公司就更艱難了。在一家小房產中介上班的劉建成,干了2年多,哀嘆“老板整天叫著今非昔比,日子不好過”。門店里很少有顧客來,每天大家窩在店里很閑,他一天最多能接到兩三位顧客。
雖然劉建成也知道就算顧客來了,多半也是光看不下單,但他還是期盼能多來顧客,“現在最希望能帶顧客去看房子,也算是在做有希望的事”。
子不好過,但生活還得繼續。因此,一些中介公司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通過不正當手段來促使下單、簽約。
最后一套房的疲勞攻勢
這是一位中介朋友告訴我的事情,是一招能讓客戶迅速下單的方法,類似于疲勞攻勢。
租客去找中介租房子,一般情況下,中介會向你介紹好多套房子,基本都有三四套。但這三四套里,只有最后一套才是他想租給你的房子。
中介會非常熱情地帶著你看前面幾套房子,然后告訴你房子的租金。往往,這些房子基本都有些老舊,中介報出來的價格又不低。這都是鋪墊。
走啊走,等你看完前面幾套房子,醞釀出不滿意的情緒后,中介會說:“哦,我突然想起來了,那邊還有一套房子。”
這套房子就是他想租給你的房子。
這套房子相比前面幾套,無論在新舊、戶型、價格等方面,肯定都有優勢。這時,租客的期望值已經下降了,心理上一般都能馬上接受,而且走了這么多路,累都累死了,基本都會立即租下來。
網上又好又便宜的房子,其實都是假的
很多買房、租房人都有一個感受,網上看到很便宜的房源,跑過去一看,根本沒有這樣的房子。
據行內人說,這是中介引誘客戶的一種慣用方法。他說:“發在網上、貼在中介門上的房源信息,許多都是假的,有些根本是虛擬的房子。”更有甚者,為了多賺中介費,和房東串通,抬高價格,人為制造高價。
難怪最近有個朋友被中介忽悠得很郁悶。朋友在阿里巴巴上班,想在濱江買個房子,在網上看到通策廣場有套不錯的房子,饒有興致地打電話詢問。中介熱情地接受了他的詢問,約他擇日看房。當他跑到中介那里才明白,上當了,根本沒有這樣的房源,中介拼命向他推薦其他房子。
論壇上,有中介訴說客戶跳單不誠信,有位網友便說:“你怎么不說你們掛假房源把我們大老遠騙去?”
為留客戶,北京中介裝手機信號屏蔽器
記者在網上看到,最近北京一些中介為留客戶,在談判室里裝手機信號屏蔽器。
手機信號屏蔽器是一個四方的小盒子,只要燈一亮,整個屋子里都沒有信號了。客戶進了談判室,中介就把屏蔽器打開。業內人士說,這主要是隨時防止同行撬走客戶,也防止買賣雙方互留電話而跳單。
開了屏蔽器,還可以防止買賣雙方在簽約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向懂行人電話咨詢,而導致不能馬上簽約。
最近,“你家被敲門了嗎?”成為松江區保利西子灣小區業主之間常用的一句問候語。自十月以來,小區業主的家門頻頻被敲。來者多是陌生人,身著西裝,自稱來看房型。由于小區有業主自稱家門被撬未遂,業主猜測這會不會是小偷事先來踩點的行為。
警方聯合居委、物業等部門進行調查后發現,雖然不排除入室撬竊的可能,不過敲門者大多是附近房產中介的員工。由于近期房產市場競爭激烈,不少中介為了搶占房源,可能從頻打電話詢問發展到直接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