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松江、嘉定三個重點新城基本形態已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間將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近日,市政協舉行“加快本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郊區新城鎮建設”委員年末視察,委員們在感慨于南橋、青浦等新城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為郊區發展的同質化感到擔憂,因為“城鄉一體化并不等于城鄉一樣化”。
今日農村更像城市
市發改委在座談時透露,“十二五”期間,本市將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將重點新城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經濟發達、功能完備、內涵豐富、生態宜居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視察之后,政協委員胡衛卻感到擔憂:不少郊區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一步步被城市“同質化”。陳軍委員認為,城鄉一體化應按照“城市像城市,農村像農村”的要求去推進建設,然而他們發現,“農村更像城市。”
對此,委員們指出:城鄉一體化絕不是城市“吃掉”鄉村,農村在改造發展的同時,應保留打造自己的特點,新城之間也應各具特色。有委員建議,郊區新城在開發建設上,應當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產業支撐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旅游名鎮等。
人工挖湖勞民傷財
在視察中委員們了解到,奉賢南橋新城、青浦新城依托區內豐富的水資源,都有挖掘人工湖的規劃。其中,南橋新城計劃打造2.53平方公里、800畝田地的高檔人工湖“上海之魚”,可供游艇行駛。
對此,委員們紛紛質疑:為什么不利用農村的自然生態,而拼命去造一些人工生態?政協委員孫榮華認為,平地挖湖是典型的勞民傷財規劃,“把湖挖成金魚形狀,除了飛機上能航拍到,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與其追求表面漂亮,不如為農民收入提高作些貢獻。”
一直以來,人氣不足都是新城發展遇到的瓶頸。在市政協委員左學金看來,這其實暴露出新城基礎設施薄弱,交通設施比不上城市,城鄉收入還存在差距。同時,新城區在發展中還存在“用地用得多,開發密度低”的狀況。左學金建議,新城在發展中應沿著交通要道高密度發展,這樣才能推進產業向規劃區內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居住向城鎮集中,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