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中介銷售人員又多了起來,在瑟瑟寒風中,舉著牌子的銷售人員們看起來戰戰兢兢,如今的中介市場正擺出搶生意的陣勢,畢竟百分之幾的中介費是生意之本,“日子快過不下去了”也許是他們的共同心聲。
滬十二條后,中介表現甚為敏感,于是立馬做出表率反應:帶看量降低、零成交出現、轉投商鋪······然而如今,中介們又開始打起了擦邊球,據媒體報道,部分中介開始以幫購房者辦到貸款為招攬生意的主要手段。可見,中介的新政反應曲線突顯了滬十二條的執行效力情況,到底滬十二條在中介市場中如何發揮威力,或將出臺的中介監控措施會給已經受到打擊的中介市場帶來怎樣的未來?
中介應對政策曲線:成交繼續放量——中介門可羅雀——開打擦邊球——打房貸主意
新政一周:成交繼續放量 政策消化尚需時日
據新浪樂居百盤調查顯示,新政六日后,上海在售樓盤目前還沒有對“滬12條”做出反應——幾乎所有被調查樓盤的銷售政策都與十一黃金周期間保持一致。
“在二手房中介門店前,每天前來看房的客戶與‘滬12條’出臺前相比,并未有太大變化,平均每天的帶看量大概有十幾個。”一位中介向買房者介紹目前的市場。二手房市場成交量成交量依然保持回升態勢且價格不見下跌,這主要由于市場剛性需求仍然存在:由于在目前的二手房市場的購房者中,多數為首次置業者,購買的戶型面積以80-90平米的小戶型居多。因此,自住和改善型購房仍是樓市的主力,并且樓市調控已經形成周期性,從以往的調控來看,每一次的調控都將房價越調越高,誰也不知道房價以后是漲是跌,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的心理價位便可考慮出手。
此外由于新政的威力尚未發作,二手房東心態平穩,不急于拋售。據了解,此時的二手房市場議價空間很小,銀行限制房貸,套數又有限制,要謹慎用好自己手中的“額度”。
新政十日:滬二手房市場轉為冷清觀望中介門店又遇門可羅雀
新政十日后,新政效力初顯效果。據上海中原地產對旗下240余家門店的抽樣調查,目前二手房帶看量下降了20%-30%,政策出臺后一周成交量相比“十一黃金周”下滑了20%左右。滬上不少房產門店又回到了“門可羅雀”的慘淡經營。
由于投資客的購房熱情大為下降,原本成交較為活躍的區域率先成為了“重災區”。據上海中原松江新城分行經理王博透露,9月份到“滬十二條”出臺以前,該區域二手房成交較為活躍,投資客頻頻出手,約占客戶總量的二成以上,新政出臺后,這些投資客瞬間消失。 10月4日,業務員接待了一名欲購置別墅的投資客,本來約好10月10日簽訂合同,然而新政一出,這名投資客表示放棄購房計劃。
同時,一些“剛需”購房者也陷入了深度觀望。據了解,原本定于年底購置婚房的張先生,和中介約好國慶后就簽合同,10月7日,上海樓市細則出臺后,小張和未婚妻一商量,取消了購房計劃,兩人甚至連婚期都推遲了,“還是再等等看吧”。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