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文化中,中國文化與周邊鄰國又有差別。譬如旅游,西方人崇尚海水、沙灘、溜冰、滑雪,中國人崇尚名山、大澤、古跡、遺蹤;西方人尋求刺激,中國人講究怡情。賞風景名勝,發思古幽情,把旅游作為文化享受。中國的旅游是和文化連在一起的,凡是名勝,必有古跡。凡有麗山美水,必有亭臺樓閣。凡有亭臺樓閣,必有碑刻楹聯。在中國,沒有無亭臺之景區,沒有無楹聯之亭臺。楹聯和亭臺,就像紐結紐袢,相依為命。
楹聯書法為漢文化所獨有。任何別的文字都沒有楹聯,都沒有書法藝術。中國文化影響久遠,但外國人要掌握楹聯藝術,卻十分困難。外國人有漢學家,但是沒有看到哪一位漢學家寫過對聯。日本京都二條城還保存著唐門,日本神社的“開”字形大門很像中國的牌坊,但是中國的牌坊有對聯,日本神社的大門沒有對聯。因為以聯又要對仗,又講平仄,太難了。也正因為難,才有文化價值,才有藝術品位。
松江是上海的美地。有山有水,更有眾多的文化遺跡,深厚的人文積淀。在上海的各個區縣中,松江的文化蘊藏著最古的,最深的,最廣的。三泖九峰皆麗日,老街新市盡春風。為了挖掘松江的文化遺產,顯露松江的古貌新顏,松江區旅游部門在原來松江二十景之外,再評選并命名了新的松江十二景,構成了松江二十四景。原有的景點,多有楹聯傳存,新評的景點還沒有書聯刻柱。而楹聯是風景名勝之必須,不可或缺的。景點的亭臺刻上佳聯妙對,猶如佳人的雪膚施以胭脂,俏面點了降唇,錦上添花,倍增麗色。于是松江區商旅委便邀請了上海楹聯學會組織聯家前往松江采風,為各個景點創作楹聯。采風以后,上海的聯家共創作了二百七十多副楹聯,歌詠松江。松江區商旅委將這些楹聯新作請書法家書寫成軸,結集出版,名為 《谷水聯玉》,與去年出版的 《峰泖行吟》結成姊妹。對聯是中國文學中最精煉的體裁,以少少許的文字含多多許的內容,詞短意長,精雕細琢,珠聯玉串,字字生輝。這本 《谷水聯玉》 出版,既說明松江風光之美,人文之厚,到處可圈可點,也說明楹聯藝術之雅,上海聯壇才俊之多,創作潛力之大,是令人可喜的。
一般論者都說,楹聯起源于五代,因后蜀主孟昶題寫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此后對聯便流行起來。我贊成楹聯起源于西晉,創始人是陸云的說法。 《晉書・陸云傳》記載兩位文學家陸云和荀鳴鶴在西晉大臣張華家見面的情況,兩人都用對句作自我介紹。陸云字士龍,是松江人,松江別名云間。陸云自我介紹說: “云間陸士龍”,等于出了個對句的下聯。荀鳴鶴是洛陽人,洛陽別名日下,于是荀鳴鶴應聲對曰: “日下荀鳴鶴”。 “日下荀鳴鶴,云間陸士龍”,是一副對聯。這樣說來,對聯的首創者應該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松江人陸云和洛陽人荀鳴鶴。陸云和荀鳴鶴理應是對聯之祖。松江既是 “天下第一帖”陸機 《平復帖》的誕生地,又是對聯創始人陸云的誕生地,可見松江的文化底蘊多么深厚,我們應該為之驕傲,我們應該為之自豪!作為陸云的同鄉后輩,我們上海的詩人聯家應該高舉陸云的旗幟,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的楹聯藝術,將楹聯藝術發揚光大。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