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建縣1259年的老城,申城境內黃浦江的源頭,上海的文化之根,目前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如何對待其獨有的老城歷史風貌?如何解答保護和發展這道兩難題?如何讓舊城改造真正惠及居民?
日前,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區長孫建平率隊赴世博園區城市最佳實踐區學習考察,眼前的經典案例無疑為正在思考“十二五”規劃編制的松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思路。
老城改造摒棄拆除再建
【觀展】按照緊湊型城市的發展模式,西班牙巴塞羅那案例館讓中世紀保存至今的老城區與擁有一系列新興產業的創新城區棲身于同一座城市,說明新一輪發展不一定要拆舊城騰地。
記者:目前,松江古鎮的保護計劃已逐步完善和確定,重點保護和開發的區域是松江府城、倉城和泗涇下塘歷史風貌區等。如何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同時保護好歷史文化風貌區?
盛亞飛:過去,我們對舊區存在誤區,認為舊區形象破舊是落后標志,而且浪費用地、阻礙發展。巴塞羅那案例告訴我們,宜居城市不完全是大尺度、大空間,舊區適于人行走和使用自行車的街道也很好。舊城改造過程中,原有的交通組織、老建筑,完全可以加以利用,并按以人為本的要求做出技術性規定。
孫建平:目前我們在老城改造中,就摒棄“拆除再建”的做法,原有的風貌建筑可以轉換功能再利用,原有的工廠可以改造成低收入群體的住房,或引入創意產業。這樣既可使效益最大化,也延續了城市歷史風貌,對城市原有的東西賦予新的發展內涵,就能不斷創造“亮點”。
實現經濟與生活共榮
【觀展】德國杜塞爾多夫把河岸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把長約1.5公里的河濱大道還給市民,使河濱成了人們休閑和娛樂的場所。并改建內河航運港,利用原有建筑,吸引傳媒、創意、文化機構入駐,聚集形成“媒體港”,實現工業城市向服務型功能轉型。
記者:改造老城的出發點是為了發展旅游業嗎?
盛亞飛:決不能把老城改造成收費的旅游景點。如果不能認識歷史的價值,而是用功利的心態進行老城改造,那么歷史保護就變成了商業價值的附屬品。城市的首要功能還是居住生活。十多年來,工業化發展帶動了松江新城的開發建設。但當松江新城邁入百萬級城市發展規模后,城市功能就不僅是生產。
孫建平:不論是新城還是老城,對城市功能進行規劃時不能僅僅注重其經濟布局和效益,而是更要強調其服務性,因為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歸根到底還是要落腳在城市功能轉型,就像杜塞爾多夫案例館的主題一樣,要實現“經濟與生活共榮”。 (下轉第7版)
(上接第1版)
打造宜居宜業之城
【觀展】:瑞典的馬爾默西港地區在建筑節能、交通、可再生能源、綠化等方面,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許多創新舉措,其中最核心的是在住宅區試點建設了瑞典第一個“零排放”社區。
記者:城市發展如何真正惠及居民?
盛亞飛:世博理念與高鐵時代將給松江發展帶來新契機。松江新城新一輪的規劃修編,要努力實現資源的集約利用。城市發展,不僅空間上要緊湊,功能上也要集聚,優化合理的城市布局不僅滿足百姓居住需求,而且成為具有活力、吸引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之城。同時,松江將全面提升和完善旅游業、商業和服務業,在“長三角同城化”發展趨勢中顯出個性,更具競爭力。
孫建平:老城要在保持歷史風貌同時,通過著力改善陳舊的基礎設施,讓其擁有和新城一樣的生活品質,讓年輕人也近悅遠來。新城要加快能級的提升,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功能,開發建設好松江新城國際生態商務區,并加快松江新城南部區域的規劃和建設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