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上海世博會即將“滿月”。開幕之前,上海郊區各方面為迎接世博做好了種種準備;而今,“世博效應”已經在郊區各地逐漸釋放出來。
松江區全力打造了“上海世博西南第一站”,準備讓駕車前來的外省市游客把車直接停放在松江,之后乘坐軌道交通快速進入世博園區,可以大大緩解停車難;游完世博園之后,游客們還可返回松江,到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歡樂谷、辰山植物園等景點盡情游玩。1個月過去了,“上海世博西南第一站”到底運行怎樣?記者日前專門前往調查了一番。結果發現,不僅農家樂景點“熱”得應接不暇,連廣大果農也借著世博東風積極提升品牌,“世博效應”在郊區大地上孵化出了眾多“熱點”;但是,也有個別精心準備的世博項目暫時遇冷,而且“冷”得十分蹊蹺,譬如那些設想中應該大受歡迎的“P+R停車場”。
世博停車場:暑期或將迎來停車高峰
過去一周,世博園日客流量維持在30萬人次上下,入園人數屢創新高。不過,園區的高人氣卻沒能讓閔行、嘉定、松江等區域的P+R停車場跟著“火”一把。記者在松江實地走訪后發現,該區運營已一個月的3處停車場普遍遇冷。
“一路上隔幾百米就有指示牌,標識也很清楚,但就是沒什么人來。”5月27日上午,記者一走進谷陽北路停車場,停車協管員陳師傅就倒起了“苦水”。記者看到,最多可停放1400輛車的場地上,只有約十幾輛車“孤零零”地占據了入口旁的一排停車位。本以為工作日車流較少,可一詢問才知道,即使是周末和節假日,停車場也是空蕩蕩的。“最多的一天也就停了49輛車,正常的情況下,也就停個20輛車左右。”
記者看到,在此停車的多為浙江、江西兩地來的游客。康先生和妻子風塵仆仆地從杭州趕來,剛停完車就迫不及待地問起如何轉乘軌交,到世博園在哪里出站,協管員一一告知。“一次才10元,放心又合算。”康先生笑著說,“在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指示牌,一路開到了這里。”不過,讓他有些遺憾的是,從停車場步行到軌交站有近500米路,卻沒有短駁車。“短駁車一直在待命,人一多5分鐘內就可以調來。”協管員有些無奈地表示,“但如果一直是零散的幾個人,總不能也安排兩輛公交車不停跑吧?”
而位于茸惠路的松江公交保養場停車點由于離軌交站有3公里遠,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停車場副總經理萬長告訴記者,至今只有2輛大巴“光顧”過這里。與谷陽北路停車場一樣,由于人氣不足,往返于停車場和軌交站之間的短駁車早已“停擺”。
比起上述兩個停車場,松江大學城站停車場雖然只能容納300余輛車,但步行至軌交站路程最短。然而,為了一睹其“芳容”,記者頗費了些周折。與嘉松南路、廣富林路等地的一塊塊大型指示牌不同的是,記者在軌交松江大學城站周圍轉了一圈,也沒發現該P+R停車點的指示標志。詢問公交樞紐站工作人員,得到的答復竟是“在大學城里,蠻遠的,要坐車過去”。
無奈之下,記者只能沿著梅家浜路“搜索”,在一塊滾動電子屏西面的圍墻一側,記者終于發現了一塊“隱蔽”在此的大型指示牌,順箭頭方向往里走10多米,就是這個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這里每天只停十幾輛車。”工作人員如是告訴記者。
三座停車場累計3000個停車位,如今實際使用率卻在3%左右,這樣下去豈不是資源嚴重“放空”?對此,松江區交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區的三個停車場按全市統一部署、規劃建造,指示牌也是根據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要求設立,不存在不合規范之說。
對于停車場的冷清,這位負責人表示,主要是跟蘇浙一帶游客出行的習慣有關,兩地游客多喜乘坐大巴出行,而建造停車場的初衷是為了私家車主的停車方便;更重要的一點,今年暑期尚未來臨,原本計劃來滬的蘇浙兩省游客可能推遲了出行日期,“待暑期來臨時,松江和其他地處郊區的P+R停車場或許會迎來一個停車高峰”。這位負責人還表示,松江區有關部門在確保停車場投入力度不減的情況下,還將進一步提高停車場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提升窗口形象。
農家樂景點:生意好得來不及做
“現在,我們飯莊周末生意好得來不及做,食客比原先增加了一倍還不止。”位于松江區方松街道新陳家村的花辰飯莊經理徐彩萍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生意好得出奇,主要是什么原因?“世博會開幕了嘛,外地到上海游玩的人明顯多了;同時,市民為了把城里資源讓給外來游客,也更加熱衷到郊區放松放松了。”徐彩萍說得很直接。
徐彩萍告訴記者,今年5月1日―5月7日這幾天,飯莊中午平均有80多桌客人,最少的一天也有50多桌。“大廳、包房都坐滿了客人。后來,沒辦法,只得將院子里的走廊和涼亭都‘征用’出來了。即使就這樣,也還是不能滿足客人的需求。最后,一些沒位子的客人只得坐在院子里的草地上就餐。不僅如此,就連飯莊辦公室的桌子也被‘抽調’了出來,連翻了4次臺布。那幾天,客人多得不得了,飯莊外的停車場全部停滿了車。而為了維護秩序,我們飯莊只得發小票,請客人按順序就席。”
據介紹,世博會開始后,花辰飯莊還對外推出了溫馨可口的“世博套餐”。其中,4道冷菜6道熱菜的6人套餐僅需225元,人均消費不到40元。
適合一家三口享用的3人套餐,也只需145元,可謂經濟又實惠。其中,飯莊里的黃豆豬腳、菌菇土雞湯等明檔菜尤其好賣,最多的一天,燒雞湯用的土雞一下子從村民手里采購了110只。
“其實,飯莊生意爆好,還跟辰山植物園這一世博會配套項目的開園有關系。”徐彩萍告訴記者,園方規定,凡是中午出去就餐的游客,只要將手中的門票交由植物園蓋個章,2小時內還可憑原票重新入園參觀。而花辰飯莊是離植物園最近的農家樂飯店,中間只隔一條馬路,因而“近水樓臺先得月”。
花辰飯莊生意越來越好,其所在的新陳家村村民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由于該飯莊菜肴的食材大多是從村民手中采購的,村民們也借世博的“東風”賺得開心不已。王山谷、陳奎珍夫妻倆多年來一直養雞,雖說之前的雞養得不錯,但老兩口總覺得在市場流通這一塊走得不是很順暢,“現在好了,村里飯莊生意做得好,我們夫妻倆也跟著沾光。”老王喜滋滋地告訴記者,“生意”最好的一天,他就賣給花辰飯莊100只土雞,一天銷售額就達到了4000元左右。
徐彩萍給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最近一個月來,平均每個周末就需從村民手里采購價值1萬元左右的農產品,“從土雞、小龍蝦到蠶豆、小青菜、草頭,村民手里有什么,我們就買什么。村民們嘗到了甜頭,飯莊也放心省力,而食客們更是吃到了最正宗的農家菜,一舉三得。”
目前,徐彩萍還擬好了又一項計劃,準備跟飯莊附近的各大賓館及歡樂谷、辰山植物園等“人氣場所”合作,以進一步打響花辰飯莊的品牌。“有錢大家一起賺,‘世博東風’可不常有。”
市郊果農:以“世博標準”提升品質和品牌
世博契機能給郊區農民帶來什么?“原先以為世博會跟咱桃農沒啥關系,現在想來,是大錯特錯了。”松江區眾益桃業合作社負責人沈慈聲快人快語:“為了對接世博,提升農產品品質,政府對我們給予了大力扶持。別的不說,光市、區、鎮三級財政給佘山桃農的肥料、農藥、套袋等物資補貼,每畝合計下來就有500多元呢。”
話匣子打開,66歲的老沈一點也無遮攔:“什么叫政策暖人心?政府部門想著我們桃農,我們也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仔細想來,世博會對我們佘山桃農來說,也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打品牌、搶市場的機遇。”
老沈不僅說得認真,做得也很到位。今年初,滿園桃花剛盛開,老沈就將合作社的30多位社員叫到了一起,仔細琢磨怎樣打好“世博牌”。幾十人在一起一合計,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并簽訂了書面協議:齊心協力提質量、保安全。“說得細一點,就是種好桃子,賣安全桃子。確保佘山幾千畝桃子上市時,讓市民和世博游客吃得滿意,吃得放心。”老沈如是說。
把好質量關,只是第一步。對于桃農來說,更重要的還是理順市場流通環節。這一點,老沈看得很清楚,也想得很明白,“佘山水蜜桃不比其他水果,保鮮期特短,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后,要是不及時賣掉,很快就會爛掉了。桃農要想一年收成好,關鍵就要做到賣桃出手快。”
雖說,經過多年市場風雨的洗禮,佘山桃農在闖市場方面已經摸索了一定的經驗,但沈慈聲總覺得這條路走得有點曲折,甚至有點憋屈。“自己去租個攤位,成本高,人手也跟不上。水果販子上門收,只會拼命壓價,不劃算。”
而今年,桃農心頭的“石頭”有望被徹底搬掉。原來,這還是借了世博會這一暖風。據了解,松江區政府有關部門為解決農副產品的銷售難問題,不僅計劃在松江城區的繁華地段設立專門的銷售點,目前還在積極與歡樂谷、辰山植物園等游客多的景點單位聯系,以期設立多個機動靈活的臨時專賣點。如果游客都能買上一些桃品嘗,并把佘山水蜜桃的好名聲傳開去,那不是一次大好的營銷機會?
聽說,世博期間,來松江的游客將達到700萬人次左右,這絕對是展示松江現代農業的一次好機會。因此,早些時候,我還對自家100多畝果園進行了‘產業調整’。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適當減少一些低產值中熟桃子的種植面積,騰出土地再種上枇杷、香樟等特色苗木。”
老沈要打造的是一座“園林式果園”,屆時游客到他的果園里去,不僅能摘桃、品桃,還能“順便”觀賞其他的果樹、作物,來一次深度的田園風光游。他還叮囑合作社里“三支一扶”的大學生:“趕緊溫習外語,一旦有外國朋友來了,你們得做好翻譯、接待工作。”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