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月中旬房地產宏觀調控開始后,上海樓市一片低迷,成交量基本一周低過一周。但即使是在市場最低迷的時期,依然有人買入,支撐著看似微弱的成交量。那么現在究竟是在哪些區域、什么樣的人現在還在買房?
譚先生2008年年底就計劃買房,但屢屢錯過良機。所以這次宏觀調控剛開始,他就很著急地看房。通過銷售人員的介紹,譚先生看中了松江泗涇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掛牌價僅為房東到手130萬元。
據介紹,松江泗涇隨著青年才郡、金港花園等小戶型樓盤的售罄,新增供應量幾近枯竭,而由于區域內小戶型物業眾多,軌交9號線又將泗涇到徐家匯等城市副中心的交通時間縮短到半小時以內,泗涇成為不少預算有限的剛性需求者的首選。
類似情況在寶山吳淞板塊和閘北也有出現。記者從漢宇地產延長路分行了解到,近期該板塊成交案例基本是總價在100萬元左右的老公房。
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分析認為,目前急于購房的群體主要是一些中低端的剛性需求。他們或者是經歷了多次宏觀調控,吸取了房價下跌卻未及時出手的教訓;或者面臨自己房屋出售無處安身的困境。由于對未來樓市預期不明確,或者沒有關心了解過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樓市的影響,完全按照自己的購房需求和購房節奏買房。
而反觀他們購買的房子,一般房齡都超過5年,本來總價就比較低,而且稅費也不重,下調的空間也有限,所以他們選擇了不再觀望。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